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

往岁陪祠泰坛下,始一相见如相知。

我今入幕君有待,喜得款语胜前时。

便嗟陈事日侵汨,虽欲数面曾无期。

忽闻兵吏已迎候,马有行色车将脂。

贺君有意事清简,太守亦鄙寻常为。

骐骥步骤岂局促,凤皇羽翼多威仪。

汉家近亲不复有,召父旧闻于今隳。

隳由狂者生利害,曾未略究民间宜。

祇言引水幸圭赋,矫请罢毁功何施。

千载厚惠一日去,至今农亩空嗟咨。

夫子才高识且远,勿畏势力重扶持。

他年人作去思颂,愿以大字书长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往年在泰坛祭祀时,初次相见仿佛相识已久。
如今我投身幕府,你有所期待,欣喜能深入交谈胜过往昔。
感叹过去的事情日渐模糊,虽然想再见却无定期。
忽然听说官吏已在迎接,你的马已备好,车辆也涂了油。
祝贺你志向清廉简约,太守也鄙弃常规做法。
骏马不会受限制,凤凰的翅膀充满威严。
汉朝皇室亲近之人都不再,召父的故事如今已消失。
召父的教训因狂妄者的利益而被忽视,未曾深入探究民间的需求。
只说引水灌溉有益,却矫情请求停止破坏工程,不知有何益处。
千年的恩惠一旦离去,至今农田空留遗憾。
先生才智超群见识深远,不必畏惧权势,应得到支持。
未来的人会歌颂你的事迹,希望以大字铭记在长碑上。

注释

祠泰坛: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的场所。
如相知:如同早已认识。
入幕:指进入幕府任职。
款语:深入交谈。
陈事:过去的事情。
侵汨:逐渐模糊不清。
迎候:迎接等候。
行色:出行的准备。
清简:清廉简约。
召父:古代贤臣。
狂者:行事狂妄的人。
引水:引水灌溉。
圭赋:古代对土地赋税的一种说法。
大字:显眼的大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赠送给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的,表达了对韩宗彦的赞赏和对其未来仕途的期许。诗中回忆了两人初次相识的亲切,感叹时光荏苒,虽然不能常见,但韩宗彦的政绩清廉简约令人欣喜。诗人提到汉代近亲的权势不再,称赞韩宗彦如骐骥展翅,有威仪而不拘小节。他批评前任官员的不当举措,如过度征税和破坏功绩,指出韩宗彦的明智决策有利于百姓。最后,诗人鼓励韩宗彦不受权势影响,坚持公正,期待后人能铭记他的善政,并以大字书写碑文以传扬其事迹。整首诗情感真挚,寄寓了对贤能官员的敬意和期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

牡丹开尽桃花红,班笋迸林犀角丰。

两株远寄川上鸿,韩郎辍口赠楚翁。

便令剥锦煮荆玉,甘脆不道箪瓢空。

小谢旧城昭亭下,侵天筀竹溪西东。

螗螂生后出牙茁,罗列满地争强雄。

是时楚翁所食寡,朝饭暮饭唯其充。

今来得此谓过分,一贵一贱物苟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韩持国遗洛笋

龙孙春吐一尺牙,紫锦包玉离泥沙。

金刀璀错截嫩节,铜驼不与大梁赊。

持寄韩郎绿蒲束,莫令卫女苦思家。

韩郎才调偏能赋,分饷唯思楚景差。

因之善谑诵淇澳,欲学报投无木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韩持国邀赋斗山鹊

俗有巧斗心,畜此巧斗禽。

搏击无迅节,爪觜自相侵。

胡能知远人,角胜合百金。

凤皇安在哉,徒此望丹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韩钦圣问西洛牡丹之盛

韩君问我洛阳花,争新较旧无穷已。

今年誇好方绝伦,明年更好还相比。

君疑造化特著意,果乃区区可羞耻。

尝闻都邑有胜意,既不钟人必钟此。

由是其中立品名,红紫叶繁矜色美。

萌芽始见长蒿莱,气焰旋看压桃李。

乃知得地偶增异,遂出群葩号奇伟。

亦如广陵多芍药,闾井荒残无可齿。

淮山邃秀付草树,不产髦英产佳卉。

人于天地亦一物,固与万类同生死。

天意无私任自然,损益推迁宁有彼。

彼盛此衰皆一时,岂关覆焘为偏委。

呼儿持纸书此说,为我缄之报韩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