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

一径碧如合,四山危欲堕。

天低鸟不飞,露湿龙常过。

岩根小叶下,境净不可唾。

深杳洞出云,冷钟佛惊卧。

川僧住八年,有此清福大。

而我寻盟来,坐借蒲团破。

灯深眼双青,各话其所课。

我谷未必实,他华已成果。

归来宜有馀,吾道岂全懦。

壁间清献存,当年愧轻和。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条小路翠绿如合拢的手掌,四周的山峰险峻得仿佛要坠落。
天空低垂,鸟儿难以飞翔,露水打湿了岩石,龙似乎常在此经过。
岩石缝隙中,小叶生长,环境洁净得不容一丝尘埃。
幽深的洞穴云雾缭绕,冷冽的钟声惊动了佛像,让僧人醒来。
山中的僧人住了八年,享受着这份清静的福分。
我来找寻约定,坐在破旧的蒲团上。
夜深人静,我们双眼明亮,各自讲述修行的功课。
我的收获可能还未成熟,但他人的花朵已经结果。
归来时应有所收获,难道我的道路就全然软弱?
墙壁上留有清廉贤者的遗像,当年我对他们的轻率评价感到惭愧。

注释

一径:小路。
碧:翠绿。
合:合拢。
四山:四周的山峰。
危:险峻。
堕:坠落。
天低:天空低垂。
鸟不飞:鸟儿难以飞翔。
龙常过:龙似乎常经过。
岩根:岩石缝隙。
境净:环境洁净。
深杳:幽深。
洞出云:云雾缭绕。
冷钟:冷冽的钟声。
佛惊卧:惊动佛像。
八年:八年时间。
清福:清静的福分。
蒲团破:破旧的蒲团。
眼双青:双眼明亮。
课:功课。
我谷:我的收获。
他华:他人的花朵。
归来宜有馀:归来时应有所收获。
懦:软弱。
清献:清廉贤者。
轻和:轻率评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一径碧如合,四山危欲堕”塑造出一条通道被绿意所包围,而周遭四座山峰险峻欲倾的壮丽画面。

接着,“天低鸟不飞,露湿龙常过”表现了天气阴沉,连鸟儿都不愿意飞翔,只有神秘的龙在这湿润中穿梭,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岩石与小叶间的清幽环境,“境净不可唾”,则强调了这里的纯洁,连口水也不敢亵渎。

“深杳洞出云,冷钟佛惊卧”中的“深杳”指的是深邃的山谷,而“洞出云”则是云雾从山中飘逸而出,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意境。紧接着,“冷钟”给人以清冷之感,而“佛惊卧”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佛教的某种体验或悟性。

“川僧住八年,有此清福大”中,川僧指的是居住在山中的僧侣,经过八年的修行,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和谐。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下半首“而我寻盟来,坐借蒲团破”则转向诗人的个人经历,他寻访这个清净之地,并借助坐蒲团(一种打坐的方式)修行,以求心灵的觉醒与超脱。

“灯深眼双青,各话其所课”中的“灯深”描绘出夜晚或室内光线昏暗的情景,而“眼双青”则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用眼或精神上的疲惫,但诗人仍在这个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修行之路。

“我谷未必实,他华已成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修行之路的反思和自我要求,虽然自己还未有显著成就,但他人已经取得了成绩。

最后,“归来宜有馀,吾道岂全懦。壁间清献存,当年愧轻和”则表达了一种归来的心境,诗人感叹自己的修行之路并非完美,如同壁上留存的供品,反思自己当年的轻率和不够专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谷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修行经历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超脱与内心清净的主题。

收录诗词(19)

车若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儳言

娲皇识五石,炼之能补天。

补天有何迹,五石世不传。

五石岂不传,人心禀灵坚。

一日彝伦叙,千年造化全。

此石经几炼,天亦经几补。

火候吾有之,吾师鲁男子。

形式: 古风

江右文章今四叶,水心气脉近三台。

形式:

宿冲佑观

才说升真意豁然,此行却喜结仙缘。

步穿空翠云生脚,仰看飞流雪满肩。

控鹤不来春寂寂,卧龙无底月娟娟。

飘然便作乘风想,不待丹成到九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谒文公祠

世间万境一蘧庐,与道俱存是此书。

千载归来人化鹤,满腔真乐我知鱼。

要将德业参天运,莫把光阴掷岁馀。

静里功夫终透澈,一庭明月夜窗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