儳言

娲皇识五石,炼之能补天。

补天有何迹,五石世不传。

五石岂不传,人心禀灵坚。

一日彝伦叙,千年造化全。

此石经几炼,天亦经几补。

火候吾有之,吾师鲁男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女娲了解五种石头,炼制它们能够修补天空。
修补天空后有什么痕迹?五种石头世人并不知晓。
五种石头并非不流传,只是人心难以理解其灵性坚固。
当伦理秩序恢复时,千年的自然法则得以完善。
这些石头经过了多少次炼制,天空也被修补了多少次。
我掌握了火候的秘密,我的老师是一位鲁国的男子。

注释

娲皇: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五石:指五彩石,传说中可以补天的神石。
彝伦:古代社会的伦理秩序。
火候:炼制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鲁男子:指鲁国的男子,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某位智者或师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车若水的作品,名为《儳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借助神话传说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

娲皇识五石,炼之能补天。

这两句诗直接引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故事,娲皇即女娲,她根据传说曾用五彩石补天。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一种理想与追求,即通过个人努力去实现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伟大任务。

补天有何迹,五石世不传。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神话故事的质疑和思考。在现实世界中,这些补天的壮举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没有人能够证明其真伪。同时,所谓“五石”也只是一个传说中的概念,没有实际存在。

五石岂不传,人心禀灵坚。

这里诗人的思想转向了人类内在的精神世界,即便是神话中的物质不存在,但人类心中对于美好、完美和永恒的追求却是真实而坚定不移的。

一日彝伦叙,千年造化全。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急切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希望能够在短暂的人生中完成那些需要长久积累和努力才能达成的事情,同时也期待着这些努力能够带来永久的价值。

此石经几炼,天亦经几补。

这里诗人的思考又回到那个神话故事上来,反问这个“五石”经过了多少次的炼制,而天空又经历了多少次的修补。这样的提问不仅是在追问一个具体数字,更是在探讨人类对于完美和永恒的无限渴望。

火候吾有之,吾师鲁男子。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掌握技艺、理解宇宙规律的一种自信表达。这里的“火候”指的是炼丹术中控制火焰温度和时间的技巧,而“吾师鲁男子”则是在强调自己的导师或者说是精神上的引导者是一位来自鲁地(今山东一带)的智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借鉴,抒发了诗人对于理想、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规律、宇宙秩序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广泛兴趣和探索。

收录诗词(19)

车若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右文章今四叶,水心气脉近三台。

形式:

宿冲佑观

才说升真意豁然,此行却喜结仙缘。

步穿空翠云生脚,仰看飞流雪满肩。

控鹤不来春寂寂,卧龙无底月娟娟。

飘然便作乘风想,不待丹成到九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谒文公祠

世间万境一蘧庐,与道俱存是此书。

千载归来人化鹤,满腔真乐我知鱼。

要将德业参天运,莫把光阴掷岁馀。

静里功夫终透澈,一庭明月夜窗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马家山

山头红日生,山下蚁蛙争。

朝市谁能问,烟云我自耕。

胡麻调紫蕨,黄独煮香粳。

无意随园绮,逃名更得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