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张子房示诸生

淮阳昔学礼,故能敬老父。

长跪纳履时,强忍甚可取。

少年虽任侠,喜与老人伍。

四皓奉手行,不敢越规矩。

所师尽黄发,深藏若处女。

甚悔博浪沙,徂击徒豪举。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咏张子房示诸生》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通过描述张良(张子房)对老人的尊敬和对道德的坚守,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智慧。

首句“淮阳昔学礼,故能敬老父”点出张良学习礼仪的背景,强调他之所以能够尊敬老人,是因为早年就接受了良好的礼仪教育。这种对长辈的尊重,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接着,“长跪纳履时,强忍甚可取”描绘了张良在为老人穿鞋时,即使内心可能有所不适,仍能克制自己,表现出极高的修养和对老人的恭敬。这一细节凸显了张良的自律和对礼仪的严格遵守。

“少年虽任侠,喜与老人伍”则展示了张良年轻时的另一面——他虽然以行侠仗义著称,却乐于与老人为伴,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多面性,也暗示了他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

“四皓奉手行,不敢越规矩”进一步说明张良不仅尊敬老人,还深受四位隐士(四皓)的影响,他们手牵手同行,张良不敢逾越任何规矩,表明他深受高人指点,行事谨慎且遵循道义。

“所师尽黄发,深藏若处女”指出张良的老师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深藏不露,如同未嫁之女一般神秘,暗示张良从这些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深奥的知识和智慧。

最后,“甚悔博浪沙,徂击徒豪举”表达了对张良过去行为的反思,尤其是对博浪沙事件的后悔,认为当时的行动过于鲁莽,没有充分考虑后果。这反映了张良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反省和道德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良一生事迹的回顾,赞扬了他的道德品质、智慧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为故黄靖南侯参军陆生作

仗剑出门去,高堂悲不胜。

婴母既知废,陵母亦知兴。

送子涉淇河,倚闾泪沾膺。

黄云驱匹马,惊风击饥鹰。

努力参卿军,智谋夙见称。

报亲在何所,沙场奋猿肱。

屠毒天未厌,髦头国方兴。

天矢不敢射,贪狼日凭陵。

豪雄致帝怒,祸患来相乘。

哀哀皋鱼痛,使尔肝肠崩。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赵陈二烈女

鲁女倚柱吟,忧国无人知。

妾身逢丧乱,志节聊自持。

罗敷虽靡匹,秋胡宁为期。

吁嗟尔元憝,安知礼义归。

猛虎尚可驯,神鸾终不移。

抽吾玳瑁簪,可以刺熊罴。

天道故祸淫,气矜吾不为。

珠沉靡点辱,玉碎馀光辉。

对君刎绣颈,去去从湘妃。

形式: 古风

求二桥山人画三闾大夫像

先生怀姱节,寤寐见古人。

凌朝漱九阳,为予貌灵均。

曲眉象珠斗,姣衣飘春云。

云中嫣含笑,望如扶桑君。

正气得所繇,变化皆吾真。

下为兰杜滋,上为日月陈。

子其虚以待,鬼神将来奔。

其小入无内,其大廓无垠。

形式: 古风

赠陈十一(其一)

金瓶连素绠,百尺汲寒浆。

清泠涤尘垢,何减流霞觞。

城南新赐第,贵盛如金张。

昔作骑都尉,今封右校王。

胭脂骄塞马,芍药艳吴娼。

汉恩岂独薄,天道终有常。

吾子抱忠信,诚为百鍊刚。

沙头且射虎,飒飒凌风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