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其一)

城头片雨悬,客醉㟙湖边。

酒奈榴花妒,人堪桂树怜。

五丝还令节,双鬓抵流年。

莫蹋王孙草,淮南赋已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端午节在湖边宴集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个人的情感。

首联“城头片雨悬,客醉㟙湖边”,开篇即以雨点悬挂在城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同时暗示着宴会的背景。接着,“客醉”二字,既描绘了宾客们在宴会上畅饮的场景,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因节日或环境而产生的某种情感状态。

颔联“酒奈榴花妒,人堪桂树怜”,运用拟人手法,将榴花与桂树赋予情感,榴花似乎在嫉妒酒中人的欢愉,而桂树则让人感到怜悯。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景象,更借以表达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叹。

颈联“五丝还令节,双鬓抵流年”,“五丝”指的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系五彩丝线,象征着祈福避邪;“双鬓抵流年”则是感叹岁月如流,两鬓斑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这一联将传统节日与个人生命体验相结合,深化了主题。

尾联“莫蹋王孙草,淮南赋已传”,引用了淮南王刘安的故事,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景与时光,不要让美好的事物轻易消逝,如同刘安的《淮南子》中的故事一样,流传千古。这一句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致敬,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端午节宴集的场景,以及诗人对时间、生命、自然和文化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具有浓郁的文学气息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其二)

青樽临北渚,一为故人开。

此事成今昔,浮云自往来。

花间携枕簟,镜里出楼台。

忽就投湘赋,深知贾谊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寄元美

寥落文章事,相逢白首新。

微吾竟长夜,念尔和阳春。

把酒千门雪,论交四海人。

即今燕市里,击筑好谁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子与

握手论文者,春来限各天。

即今行乐处,不似旧游年。

神物风尘里,时名我辈前。

岂令徐孺榻,白日此长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汪员外移水部时城京师汪为植

闻有金城役,抡兹水部才。

中原忧被发,使者咏于䰄。

睥睨燕山接,风云瀚海来。

悬知胡骑遁,天子宴蓬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