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孝子行

我友有子称小凤,少岁六经熟磨砻。

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

孝子陈情救乃翁,乃翁得旨还天中。

昨岁母殡值邻火,扑灭不觉麻衣红。

麻衣红,不可褫,宁死肯任母殡毁。

头焦额烂肤不完,殡宫获全孝子死。

孝子曾补《两笙》诗,《南陔》《白华》有新词。

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我闻客位之殡涂且肂,攒至西序预火备。

此礼废坠千百年,致令孝子蹈炎炽。

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登危临深古所戒,成仁取义非过情。

读书要在持大节,至行煌煌如火烈。

旌庐令典金石光,精神不逐劫灰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小凤”的孝子的感人故事。小凤年少时便熟读六经,其孝心令人动容。他为了救父而牺牲自己,甚至在面对火灾时,宁愿让自己的麻衣烧红也不愿让母亲的灵柩受损。小凤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极高的孝道,还补写了《两笙》中的诗歌,并创作了新的《南陔》和《白华》词句,以表达对母亲的哀思。

诗中提到,小凤的孝行在当时被视为罕见之举,甚至导致了传统丧葬礼仪的废弛,使得孝子不得不面临危险。尽管如此,小凤仍坚守孝道,其行为被视为典范。人们为表彰他的孝行,请求朝廷给予旌表,使他的事迹得以流传。诗中强调了读书人应秉持高尚道德,追求正义与仁爱,这样的行为如同火焰般辉煌,值得后世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沈孝子的故事,弘扬了孝道与道德的崇高价值,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孝行的认可与推崇。

收录诗词(29)

吴廷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杜文贞公小像

长乐坡前白讥甫,太瘦生缘作诗苦。

我闻斯言不谓然,是亦群儿谤伤语。

三人各瘦公有云,诸弟岂尽能诗人。

《唐书·文苑传》可考,丧乱饥饿丛公身。

自公莅官天宝季,渔阳鼓瞽势何炽!

陷贼归来惊所亲,老瘦当知从此始。

乾坤疮痍劳至尊,苍茫家室空柴门。

三年奔走益潦倒,一身皮骨嗟空存。

我读公诗见大略,浩气纵横非束缚。

况闻下笔如有神,豪吟安得身如削。

披图恍遇山泽癯,聊存诗案明其诬。

闻说李侯亦憔悴,千首敏捷终何如。

形式: 古风

桐庐

轻帆漾微风,到郭及亭午。

晷影落清波,衔云映吞吐。

沙渚集渔舠,鹭鸶晒毛羽。

参错缀人家,临水开牖户。

楼阁见层叠,罅隙松篁补。

愧无荆关笔,好景渺难谱。

微体幸萧散,得未羁簪组。

心胸湛虚明,俯仰忆往古。

近欲访玄英,俯首拜抔土。

远攀汉客星,高风邈天宇。

拟将谢浮名,烟波狎柔橹。

何时携双柑,春莺听花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洪忠宣祠

不愁鼎镬一心坚,辩折金廷气凛然。

举目动惊风黯惨,攀髯空想泪潺湲。

放还北地辞羁绁,沦滴南朝被弃捐。

寂寞钱塘孤庙冷,千秋有恨听啼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隆中草庐

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

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

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

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

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