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蜀僧妙高

峨眉山头古时月,浮云捲尽尘埃灭。

曾随僧宴入中京,光照九天开玉阙。

山月如今亦送君,影落洞庭波底彻。

此时看月忆峨眉,山色湖光两奇绝。

明月随君却复东,千里相思共吴越。

问言古月与今月,水鸟风林尽能说。

溪边惜别重吟哦,顾我无才奈若何。

他日长安逢李白,再乞峨眉山月歌。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赠蜀僧妙高》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描绘了峨眉山月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以峨眉山头的古月为引子,通过“浮云卷尽尘埃灭”一句,营造出一种清朗明净的氛围。接着,“曾随僧宴入中京,光照九天开玉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月光比作照亮九天的光芒,开凿出玉门之境,展现出月光的神奇与辉煌。

“山月如今亦送君,影落洞庭波底彻”则转而写到月光与友人之间的关系,月光如同友人般陪伴着离去之人,其影落在洞庭湖的波底,既深邃又纯净,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永恒。接下来,“此时看月忆峨眉,山色湖光两奇绝”两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峨眉山美景和友情的怀念与赞美,山色与湖光的奇绝之美,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最后,“明月随君却复东,千里相思共吴越”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即使分别千里,心中的思念依然如明月般伴随左右,跨越吴越两地,传递着深切的情谊。而“问言古月与今月,水鸟风林尽能说”则以古月与今月为线索,引出对时间流转与情感恒久的思考,暗示了友情超越时空的特性。

整首诗通过对峨眉山月的描绘,以及与友人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戴国和得潘衡墨法于意言之外今携之湖湘必有识之者作诗以送之

老潘胶法秘不传,君独得之乃其天。

此法彷佛如参禅,忽然有省夜不眠。

又如神仙换骨法,应手不自知其然。

湖东大帅天下贤,词源如海笔如椽。

本是玉堂挥翰手,正要此物供磨研。

醉题李白三百首,扫尽将军九万笺。

老潘殁来知几年,声名始落潇湘川。

君不见吕洞宾,竹丝篮子乌纱巾。

长安市上无人识,唤作湖西卖墨人。

形式: 古风

送彭秀才赴国学试

君厌江南卑薄乡,担簦万里趋虞庠。

虞庠黉舍中天起,上游英俊如堵墙。

子欲战艺于其场,亦须旗鼓能相当。

但得同升博士堂,看取官职如驱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贡游洞

窜身楚西极,幽奇颇穷历。

况此古道傍,横天竦苍璧。

何年始开凿,工如鬼镵刻。

飞空数百丈,突出清鲸额。

那知风雨时,云雷非窟宅。

事迹堕渺茫,探讨失图籍。

岂无高世士,于此炼金液。

不能久徘徊,上马空叹息。

形式: 古风

次韵折枢密题向萍乡莞尔堂

器远无近用,弦歌只暂娱。

从来赵魏老,或为滕大夫。

昔时武城宰,其人骨已徂。

牛刀发新硎,夫子辄惊吁。

向侯本学道,与世疑阔疏。

拥紬听衙鼓,庭下一事无。

不为赫赫名,诡众以自殊。

催科虽云拙,于今乃贤欤。

夫子傥无言,黑白共一区。

家有治县谱,不饮常晏如。

棠阴决民讼,松间读我书。

飞蝗避境土,野鹤驯阶除。

堂上盛宾客,不减陈赵予。

新诗播京邑,异世乃同途。

振辔若登仙,身轻衣六铢。

云间候飞驭,君驾何时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