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国和得潘衡墨法于意言之外今携之湖湘必有识之者作诗以送之

老潘胶法秘不传,君独得之乃其天。

此法彷佛如参禅,忽然有省夜不眠。

又如神仙换骨法,应手不自知其然。

湖东大帅天下贤,词源如海笔如椽。

本是玉堂挥翰手,正要此物供磨研。

醉题李白三百首,扫尽将军九万笺。

老潘殁来知几年,声名始落潇湘川。

君不见吕洞宾,竹丝篮子乌纱巾。

长安市上无人识,唤作湖西卖墨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名为《戴国和得潘衡墨法于意言之外今携之湖湘必有识之者作诗以送之》。诗中描绘了戴国和得到潘衡的墨法,并将其带至湖湘地区的情景,表达了对戴国和才能的赞赏以及对潘衡墨法的推崇。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潘衡的墨法比作“老潘胶法秘不传”中的秘技,暗示其独特与珍贵。接着,诗人将这一技艺比作“参禅”和“神仙换骨法”,强调其深奥与神奇,需要悟性与机缘。通过这些比喻,展现了潘衡墨法的独特魅力和高深境界。

诗中还提到了“湖东大帅天下贤”的人物,这位大帅具有广博的词源和巨大的文才,如同海一般丰富,笔力如椽般雄浑。他原本是朝廷中的文官,擅长挥毫泼墨,现在正需要潘衡的墨法来激发创作灵感,提升作品质量。

诗人特别提到戴国和醉酒后题写李白三百首诗,扫尽将军九万笺,以此展现其才华横溢。同时,也暗示了潘衡墨法对于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

最后,诗中提到潘衡去世后,其名声才开始在潇湘川一带流传,而戴国和携带潘衡的墨法前往湖湘,预示着这种技艺将被更多人认识和欣赏。诗人还借用吕洞宾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即使是在普通人眼中,真正的高手也可能不被人轻易识别。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潘衡墨法的独特与高妙,也表达了对戴国和才能的认可及对其传播技艺的期待。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技艺传承和创新的重视。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彭秀才赴国学试

君厌江南卑薄乡,担簦万里趋虞庠。

虞庠黉舍中天起,上游英俊如堵墙。

子欲战艺于其场,亦须旗鼓能相当。

但得同升博士堂,看取官职如驱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贡游洞

窜身楚西极,幽奇颇穷历。

况此古道傍,横天竦苍璧。

何年始开凿,工如鬼镵刻。

飞空数百丈,突出清鲸额。

那知风雨时,云雷非窟宅。

事迹堕渺茫,探讨失图籍。

岂无高世士,于此炼金液。

不能久徘徊,上马空叹息。

形式: 古风

次韵折枢密题向萍乡莞尔堂

器远无近用,弦歌只暂娱。

从来赵魏老,或为滕大夫。

昔时武城宰,其人骨已徂。

牛刀发新硎,夫子辄惊吁。

向侯本学道,与世疑阔疏。

拥紬听衙鼓,庭下一事无。

不为赫赫名,诡众以自殊。

催科虽云拙,于今乃贤欤。

夫子傥无言,黑白共一区。

家有治县谱,不饮常晏如。

棠阴决民讼,松间读我书。

飞蝗避境土,野鹤驯阶除。

堂上盛宾客,不减陈赵予。

新诗播京邑,异世乃同途。

振辔若登仙,身轻衣六铢。

云间候飞驭,君驾何时迂。

形式: 古风

寄贺魏彦成郎中

扶桑日出天开关,江南太守初赐环。

鸳行旧班三尺脚,踏他龙尾回天颜。

是日奏对惊众目,措国不动安如山。

为郎画省非常调,民曹金谷徒烦要。

江淮久郁鸾凤姿,一飞宜上青云表。

政使垂绅坐庙堂,南北封疆谈笑了。

君不见河南魏弱翁,治行声闻九天上,汉室中兴拜丞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