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四首(其二)

太宗剪隋乱,英武如神明。

惜哉绝世主,所学竟非成。

赏忠乐谏争,廷辱疑臣卿。

蕴古未为过,亟死遭严刑。

汉主六七作,文帝臻隆平。

恭俭出天性,懿德久逾真。

二君屹相望,允称汉唐英。

功业在青史,班班如日星。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读史四首(其二)》由元代诗人叶懋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与评价,展现了对历史功业的深刻思考。诗中以“太宗”与“汉主”、“文帝”为例,探讨了帝王之治的成败之道。

首句“太宗剪隋乱,英武如神明”,开篇即赞扬了太宗李世民平定隋末动乱的英明与武略。接着,“惜哉绝世主,所学竟非成”,转折指出尽管太宗是一位杰出的君主,但其最终未能完全实现理想中的治国之道。这种遗憾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赏忠乐谏争,廷辱疑臣卿”,描述了太宗对待忠臣谏议的态度,既有赏识也有疑虑,反映了权力与忠诚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暗示了太宗在处理君臣关系时的微妙与挑战。

“蕴古未为过,亟死遭严刑”,进一步分析了太宗的决策失误,以及因此而遭受的严酷惩罚。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历史教训的警示。

后半部分转向对汉代两位皇帝的赞美:“汉主六七作,文帝臻隆平。恭俭出天性,懿德久逾真。”这里提到的“汉主”可能是指汉高祖刘邦及其后代,而“文帝”特指汉文帝刘恒。诗人赞扬了他们以恭俭为本,德行高尚,治国有方,达到了国家的繁荣稳定。

最后,“二君屹相望,允称汉唐英。功业在青史,班班如日星”,总结了汉文帝与汉高祖的成就,将他们与太宗相提并论,认为他们的功绩如同日月星辰般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这一句不仅是对前文内容的概括,也表达了对历史伟人贡献的崇高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帝王的治国理念与实践,探讨了权力、道德、忠诚与历史责任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7)

叶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叶兰之父,有才识,善词章。官至大中大夫,嘉兴路总管,多政迹

  • 字:德新
  • 籍贯:鄱阳

相关古诗词

读史四首(其三)

武氏毒天下,馀殃及三思。

谁欤补天手,取日夹以飞。

阳刚黯微照,雌蜺弄阴机。

元功竟菹醢,楚酷岂胜悲。

绛侯昔平乱,烈烈功可追。

无宁涉虎尾,将使反噬为。

邪根既不去,虐燄复张辉。

愚黯固胜负,五王胥失之。

形式: 古风

读史四首(其四)

秦隋国命促,再传已非君。

储皇值根本,簸弄由他人。

伤哉䜛佞口,得间父子亲。

向使二君在,汉唐尚称臣。

如何望思台,泫然泪沾巾。

江充族竟灭,沉冤果何伸。

秦王亟承统,喋血至禁门。

获罪不少贷,元功宁足论。

形式: 古风

怀古二首(其一)

冥坐忽不语,我心怀古先。

淳庞太昊氏,皞皞羲皇年。

宫室何草草,被服无华鲜。

纪历且未备,流光自推迁。

大朴一以散,民心自彫镌。

水清网罟密,四海无蜿蜒。

天地不加小,人民不加繁。

征诛何时息,鞭朴日嚣喧。

大圣久不作,古道留遗编。

清风北窗下,展卷真忘言。

此心苟不竞,此心常悠然。

形式: 古风

怀古二首(其二)

今辰忽有往,我怀不可极。

静观天地化,万物各有适。

丈夫生世间,而乃心役役。

江湖饶风波,道路足荆棘。

山中有好鸟,水中有游鱼。

光景那可得,不乐待何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