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催菊》,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表达了对菊花的期待与无奈之情。
首句“蚤带春泥种”,描绘了菊花在春天时节被精心种植的情景,春泥不仅为菊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预示着生机与希望。次句“频添沃壤培”,进一步强调了对菊花生长环境的精心照料,通过不断施肥和培土,以期菊花能够茁壮成长。
然而,第三句“如何九日至,不见一枝开”转折突兀,将读者的期待瞬间拉低。九日,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赏菊的最佳时节。但此时此刻,菊花却未见一枝绽放,这不禁让人心生遗憾与焦急。
接下来,“时过花何补”一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后,即使菊花开放,也已错过最佳观赏时机的无奈感。“天寒客懒来”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原因——天气寒冷,人们不愿外出,使得菊花虽美,却无人欣赏。
最后两句“便须连夜发,莫负掌中杯”,充满了对菊花的怜惜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似乎在说,既然错过了最佳观赏时机,不如趁着夜晚,独自享受一杯酒,以此来寄托对菊花的深情与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