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戍

到此空思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

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我在此地怀念吴隐之,潮水侵蚀的痕迹和青草蔓生在古老的石碑上。
每当有人来访,都期待能见到珍珠般的财富离去,但又有谁能吟诵起那贪泉的四句诗呢?

注释

吴隐之:东晋官员,以廉洁著称。
潮痕:潮汐留下的痕迹。
草蔓:蔓延生长的草。
幽碑:隐蔽或古老的石碑。
珠玑:比喻珍贵的财富。
贪泉:传说中使人产生贪婪欲望的泉水。
四句诗:指与贪泉相关的诗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边塞风光,通过对古人遗迹的想象和现实景物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诗人站在石门戍上,不仅目睹着当年吴隐之游历过的痕迹,更有潮水冲刷过后留在草蔓上的古碑,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让人不禁沉思。

“到此空思吴隐之”表达了诗人站在石门戍,心中自然而然地回忆起历史上曾经来此游历的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潮水留下的痕迹与古碑交织在一起,显得既神秘又古老。

然而当“人来皆望珠玑去”时,他们更多的是被传说中的珍宝所吸引,而忽视了这份沉淀历史的幽深之美。"谁咏贪泉四句诗"则反映出诗人对周围人的行为感到困惑:在这样的环境中,竟无人吟咏那位古人留下的仅有四句话的简短诗篇,而是都奔波向往那些传说中的珍宝。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敬畏,更通过对比鲜明地指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时常常忽略了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其一)

团团明月面,冉冉柳枝腰。

未入鸳鸯被,心长似火烧。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萧]韵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其二)

见面知何益,闻名忆转深。

拳挛荷叶子,未得展莲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其三)

欲摘不得摘,如看波上花。

若教亲玉树,情愿作蒹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其四)

门路穿茶焙,房门映竹烟。

会须随鹿女,乞火到窗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