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其二)寿王城山

对尊前、簪花骑竹,老胡起起能舞。

春风浩荡天涯去,惟有薰吟自语。槐正午。

看万户蜂脾,帘幕双双乳。娇儿騃女。

漫学得琵琶,依稀马上,总是主恩处。

凌烟像,空倚临风玉树。升沈事遽如许。

刘郎惯是瑶池客,又醉碧桃三度。花下数。

记三度三千,结子多红雨。年年五五。

共准拟阶庭,钗符献酒,袅袅缀双虎。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摸鱼儿·寿王城山》。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画面,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

开篇“对尊前、簪花骑竹”一句,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捕捉和欣赏。这里的“老胡起起能舞”,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情怀,表现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接着,“春风浩荡天涯去”描绘了一幅春日暖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壮丽景象。紧跟着“惟有薰吟自语”,则是诗人在这广阔无垠的自然界中,独自低语,仿佛与大自然进行着心灵的交流。

“槐正午”一句,时间定格在阳光明媚的中午时分,而“看万户蜂脾,帘幕双双乳。娇儿騃女。”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家庭场景,透露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与热爱。

“漫学得琵琶,依稀马上”一句,以琵琶这种传统乐器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追求和向往。而“总是主恩处”则隐含了一种对君恩的怀念与回忆。

“凌烟像,空倚临风玉树。升沈事遽如许。”这里的“凌烟像”,可能指的是山峦或楼阁在薄雾中的模糊形象,而“空倚临风玉树”则是对高洁与孤独之美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寥与超然。

最后,“刘郎惯是瑶池客,又醉碧桃三度。”中的“刘郎”自指,表明诗人自己常游历于瑶池一带,并在碧桃盛放时光中沉醉。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反映出诗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豁达旷达的情怀,以及他对于生命、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其五)辛巳冬和中斋梅词

记歌头、辛壬癸甲,乌乌能知谁晓。

梅花不待元宵好,雪月交光独照。愁未老。

更老似渠□,冷面迎相笑。君词定峭。

但减十年前,偎桃傍李,肯独为梅好。山中好。

可但一枝春早。道边无限花草。

米嘉荣共何戡在,还忆永新娇小。明年了。

又唤起流莺,又自愁鹃叫。东皇太昊。

更不是琼花,香无半点,一笑使人倒。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十八)

醉与君、狂歌又笑,不知当日何调。

孤山梅下吟魂冷,说甚那时苏小。沧波眇。

奈此岛,累累竟是谁家表。归欤白鸟。

看四圣飘香,朱门金榜,化作竺飞峤。

衰也久,旧游梦翠禽绕。坱兮轧、皎兮窈。

相思一夜窗前白,谁识余怀渺渺。残年了。

听画角,悲凉又是霜天晓。馀音杳缈。

叹五十之年,我加八九,君隔几科诏。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二)和谢李同年

记玄都、看花君子,一生恨奈何许。

青云紫陌悠悠者,几个玉人成土。今在否。

但四海九州,屈指从头疏。吾年空负。

看射虎南山,遭逢醉尉,何须饮田父。

神清梦,也是堂堂欧府。此中无破头虑。

种槐不隔鞭蛆恶,更祝二郎儿做。苍苍古。

漫年又一年,老却南公楚。池塘春暮。

笑步步鸣蛙,看成两部,正似未忘鼓。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一)和柳山悟和尚与李同年嘉龙韵

渐无多、诗朋酒伴,东林复几人许。

旧时船子西湖柳,词与东风尘土。重记否。

那月月下旬,且避何人疏。当朝自负。

甚堕髻愁眉,縢韝短后,一往似伧父。

当年事,伤心说庾开府。人生无百年虑。

虎头燕颔人间肉,不是蜜翁翁做。今又古。

是楚对凡亡,为是凡亡楚。朝朝暮暮。

听画角楼头,呜咽未断,重数五更鼓。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