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时运四首,并引(其四)

旦朝丁丁,谁款我庐。子孙远至,笑语纷如。

剪䰂垂髫,覆此瓠壶。三年一梦,乃复见余。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清晨叮咚声响起,是谁来访我的小屋。
子孙们从远方赶来,笑声和话语热闹非凡。

注释

旦朝:清晨。
丁丁:形容敲击声。
款:拜访,探访。
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指作者的居所。
子孙远至:子孙们从远方归来。
笑语纷如:笑声和谈话声不断。
剪䰂垂髫:剪发的孩子们,泛指幼童。
覆:覆盖,此处可能指孩子们玩耍或装饰。
瓠壶:葫芦,古代常见的容器。
三年一梦:比喻时间长久,如同一场梦。
乃复见余:竟然又见到我,表示惊喜。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家庭温馨、子孙满堂的诗句。诗人通过对早晨鸡鸣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家族氛围。"旦朝丁丁,谁款我庐"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晨生活的期待和喜悦。"子孙远至,笑语纷如"则形象地展现了家中的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空间。

接下来的两句"剪䰂垂髫,覆此瓠壶"描绘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里的“剪䰂”是指孩子们头发蓬松的样子,“垂髫”则可能是指老人的长发。"覆此瓠壶"形象地表现了家庭成员共同享受美食的场景。

最后两句"三年一梦,乃复见余"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人可能在表达对过去某个时刻的怀念,那个时候的温馨与欢乐现在只能在梦中偶尔重现。

整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描绘家庭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传递了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深切感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惠循二守相会

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

且同月下三人影,莫作天涯万里心。

东岭近开松菊径,南堂初绝斧斤音。

知君善颂如张老,犹望携壶更一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又次韵二守许过新居

数亩蓬蒿古县阴,晓窗明快夜堂深。

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音。

相娱北户江千顷,直下都无地可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

此生真欲老墙阴,却扫都忘岁月深。

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

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

治状两邦俱第一,颍川归去肯重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

学语雏莺在柳阴,临行呼出翠帷深。

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异日心。

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

岭梅不用催归骑,截?须防旧所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