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弟

我年四十一,亦知四十非。

双亲家万里,梦寐常依依。

尚幸我弟贤,夙夜侍庭帏。

我无补衮功,只以窃禄违。

自从七月来,三命清切司。

首展经筵书,再篡曹工题。

复令知制诰,代草明光扉。

备员立螭蚴,何异立仗骑。

天子本圣明,忠臣要防微。

秦陇旱为雪,东南潦是饥。

委非亲民职,内计诚无奇。

肉食每自愧,几欲抽簪归。

尚抱献纳心,终欲有所施。

不然望旧山,归来慰严慈。

春初种松竹,想已含绿滋。

未种应为种,勿过青春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写给弟弟的信,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父母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弟弟在身边陪伴的感激之情。

首句“我年四十一,亦知四十非”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年龄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人生阶段的理解。接着,“双亲家万里,梦寐常依依”表达了对远方父母的思念,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与父母的亲近。诗人对弟弟的关爱也体现在“尚幸我弟贤,夙夜侍庭帏”一句中,赞扬弟弟的贤能,并表达出对其日夜陪伴的感激。

“我无补衮功,只以窃禄违”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官职的反思,认为自己并未做出足以补救国家大政的贡献,只是因职位而领取俸禄,这让他感到内疚。接下来的几句“自从七月来,三命清切司。首展经筵书,再篡曹工题。复令知制诰,代草明光扉。备员立螭蚴,何异立仗骑”描述了诗人从七月开始担任的职务,包括参与经筵讲学、撰写公文、起草诏书等,这些职责虽然重要,但并未使他感到满足或自豪。

“天子本圣明,忠臣要防微”体现了诗人对君主的信任和对自身作为忠臣的责任感,强调了在权力面前保持警觉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几句“秦陇旱为雪,东南潦是饥。委非亲民职,内计诚无奇”表达了对国家面临的自然灾害和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自己未能直接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遗憾。

“肉食每自愧,几欲抽簪归”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官场生活的反省和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尚抱献纳心,终欲有所施”则表明了诗人虽有退意,但仍怀有为国效力的心愿。“不然望旧山,归来慰严慈”表达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希望能在晚年回到故乡,陪伴父母。

最后,“春初种松竹,想已含绿滋。未种应为种,勿过青春时”以自然界的生长过程比喻人生的历程,鼓励弟弟抓住时机,积极面对生活,表达了对弟弟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个人命运和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都运惠菊酒梨膏

离亲临岁晚,百虑正纷然。

赖有良朋迩,频将尺牍传。

此来惊赠送,不独叙寒暄。

膏酒分珍味,牲肴斥俸钱。

厚施因令节,叨受列庭筵。

拂箸梨香妙,持杯菊色妍。

兴超云物外,心见伏羲前。

翰院冰为署,沧洲吏是仙。

交惭吾报后,道拟子登先。

既醉陶陶意,因成十韵篇。

形式: 排律

偕黎文塘兄过滕县

与子联镳行,行行入滕里。

劳劳吾何思,伟哉邹孟子。

夫人于尧舜,性善一而已。

指画滕封疆,欲登击壤理。

药虽瞑眩同,道实折枝比。

惜哉悠悠谈,为仁弗由己。

甘受齐楚欺,深失千古会。

七篇炳如丹,百世真可俟。

履地兴吾怀,缅然发斯纪。

形式: 古风

谒孟庙

庙貌岩岩象,还依母氏开。

因知亚圣德,原是三迁孩。

再澄江汉流,重揭秋阳辉。

彼我同丈夫,吾何疑畏哉。

况今大明时,元气合大回。

行役不能去,仰止殷徘徊。

形式: 古风

滕县

畴昔之京国,荒凉见兹县。

今我复斯来,甫田昔为佃。

颇闻长官仁,招集得民便。

麦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践。

但愿风雨时,民获饱粱面。

前日江淮行,稍闻赵代甸。

连年苦旱魃,黔首尽离散。

不觉投匕箸,岂复顾厨馔。

兹土景物舒,举目皆可忭。

天人本相待,有备故无患。

彼岂无父母,夫何罹此变。

无乃期会繁,反令慈惠殄。

征夫徒駪駪,忧喜付闻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