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陇头水》由清代诗人张敏求所作,通过描绘陇头水的景象,表达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的沧桑。
首句“昔闻陇头水”,以“昔闻”二字开篇,引出对过去传闻中陇头水的回忆,营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今作陇头行”将读者带入现实,诗人亲自踏上了陇头之路,与过去的传闻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流水一声咽,行人万古情”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流水的声音比作“咽”,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在特定环境下的哀怨之音,同时也借以表达行人(可能指诗人自己)心中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含悲兼汉月,余响入边城”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汉月在这里不仅指月亮,也暗含着对汉朝历史的追忆,以及对边疆地区遥远、艰苦生活的描述。余响入边城,则是说这哀伤的回声仿佛穿越时空,传到了边远之地,强化了情感的共鸣和深远的意境。
最后,“莫问安西道,萧萧白发生”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收尾,诗人似乎已经看透了人生的起落,不再追问遥远的安西道,而是感慨于岁月的流逝,白发已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通过陇头水这一自然景观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人生、情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