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监司叔毅

朱明古洞我閒居,窃似当年葛令庐。

丹到九还无可炼,眼空六籍有何书。

老便华岭千寻枕,病怯公孙万里车。

咫尺行台不相见,笑将信息付江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诩所作的《次韵答王监司叔毅》。诗中以朱明古洞为背景,描绘了诗人闲居的生活状态,自比于东汉时期的隐士葛洪,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与向往。

首联“朱明古洞我閒居,窃似当年葛令庐”,诗人以朱明古洞为自己的居所,暗喻自己如同东汉时期著名的道士葛洪一样,过着隐逸的生活。这里的“窃似”二字,既表达了对葛洪的敬仰之情,也流露出一丝自谦之意。

颔联“丹到九还无可炼,眼空六籍有何书”,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提到丹药修炼到了第九次还无法完成,这既是对自己修行境界的一种自我反思,也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深刻领悟。同时,“眼空六籍”则表明他对古代典籍虽有所涉猎,但并未能真正融入其中,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文字的精神境界。

颈联“老便华岭千寻枕,病怯公孙万里车”,通过描述年老时的安逸生活和因病而远离尘嚣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华岭千寻枕”形象地描绘了枕着高山入梦的情景,而“病怯公孙万里车”则暗示了因病而不再参与世俗纷争,选择了一种更为内敛的生活方式。

尾联“咫尺行台不相见,笑将信息付江鱼”,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感,以及通过自然界的媒介传递信息的轻松态度。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心态,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惜与信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浓郁隐逸色彩的佳作。

收录诗词(389)

张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字:廷实
  • 号:东所
  • 籍贯:广东南海
  • 生卒年:1455—1514

相关古诗词

送骆明府督饷西征

大举群凶指顾戡,酂侯责任付君担。

经纶南海民情便,生长西陲武略谙。

舟破潮头天外白,旆摇山色雨中蓝。

想应归日新亭就,杯酒军机坐细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客携使交诗过读次韵赠湛民泽

约向沧溟共濯缨,当时决意谢浮名。

功名自会寻温峤,昏嫁何曾累向平。

书校藜光馀旧阁,使行烛影在新旌。

星槎咫尺无由见,落日湖波空复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别周柱史

里门绝迹几春冬,此日扶衰一送公。

万里青天谁着眼,一江寒浪自推篷。

交情磊落诗难写,别意绸缪画不工。

此后云山多阻越,清容除是梦中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潘仲鲁黄门使交南

君行不是请长缨,旧制藩封事有名。

此地先朝曾版籍,于今王上共升平。

九天雨露来恩命,万里江山拥使旌。

年少允宜投笔早,休教临祖动离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