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文昌帅豫章二首(其二)

谈间宾客重宣州,到后儿童敬细侯。

薤本击彊休领揽,棠阴问俗见风流。

湖连市屋疑丰乐,江绕城闉似石头。

鸥鹭要盟公莫信,江湖祇许半年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交谈中宾客们常常提起宣州,来到这里的孩子们尊敬地对待细侯。
走在薤菜田间,强健的人不再劳作,漫步棠阴,询问风俗感受当地风雅。
湖水与市场相连,仿佛是丰乐景象,长江环绕城郭,如同石头城般壮丽。
鸥鹭结盟的承诺你不必相信,因为在这江湖之间,只允许停留半年时光。

注释

谈间:交谈中。
宾客:客人。
重:常常。
宣州: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府。
到后:来到之后。
儿童:小孩子。
敬:尊敬。
细侯:可能是人的名字,也指地位较低的人物。
薤本:指种有藠头的地方。
击彊:强壮的人。
休领揽:不再从事劳动。
棠阴:棠树下的阴凉处,代指乡村或田园。
问俗:询问风俗习惯。
风流:风雅,指地方的文化气息。
湖连市屋:湖水与市场相连。
疑丰乐:疑似丰乐景象。
丰乐:丰盛快乐,也可能指丰乐亭,为宋代名胜。
江绕城闉:长江环绕城墙。
似石头:像石头城一样坚固。
石头:石头城,古代南京的别称。
鸥鹭:水鸟,常用来象征隐士生活。
要盟:结盟,誓言。
公莫信:你不必相信。
祇许:只允许。
半年留:停留半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为送别友人张文昌前往豫章(今江西南昌)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和对豫章风土的赞赏。首联“谈间宾客重宣州,到后儿童敬细侯”描绘了张文昌在宣州时受到人们的尊重,来到豫章后孩子们也对他表示出恭敬。"细侯"可能是指张文昌的字或官职,表现出人们对他的敬仰。

颔联“薤本击彊休领揽,棠阴问俗见风流”通过“薤本击彊”和“棠阴问俗”的典故,赞美张文昌的刚强与亲民之风,暗示他在地方治理上会有所作为,展现出他的风采。

颈联“湖连市屋疑丰乐,江绕城闉似石头”描绘了豫章的湖光市景,湖水与房屋相连,仿佛丰乐景象,江水环绕城郭,如石头城般壮丽,展现了城市的繁荣和地理特色。

尾联“鸥鹭要盟公莫信,江湖祇许半年留”以鸥鹭结盟的典故,劝诫张文昌不要过于相信江湖间的承诺,因为豫章的美景和政务繁忙,恐怕只能让他停留半年。这既是对友人的挽留,也是对他在豫章政绩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豫章风土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收录诗词(2048)

陈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文昌帅豫章二首(其一)

倚俟新年转化钧,昼方三接径抽身。

平时但有凝香梦,盛世那无勇退人。

滕閤宾筵时可醉,金华诗令看重新。

盍思远迩商霖望,不但淮乡有涸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李元英还常熟从周宰读书

久趼寻师足,还家讫受经。

可容轻日力,政使带朝星。

高步须堂奥,它年看典刑。

奉亲时得笑,馀事赐袍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三首(其三)

食口几鹅雁,田收问菜麻。

宁堪再揽减,又抱两呕鸦。

投老怜漂泊,何时了贷赊。

终惭陶靖节,归不计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三首(其二)

年事真无赖,官曹已惮烦。

儿堪付门户,吾粗有田园。

游旧因相问,襟怀为细论。

此心归隐计,日日受风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