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湖上得王堶书

倦枕荒祠托。展苔笺、羊车叔宝,寄情绵邈。

读罢西泠烟波冷,顿尔衣宽带索。

忍重溯、芳仪钟郝。

白奈簪霜惊秋早,惹吴娘、泪为天孙落。

人去也,晓风恶。前期箫凤悲京洛。

最堪怜、娇花稚蕊,等闲飘泊。

麦饭棠梨城南寺,一样优昙梦觉。

更休问、中年哀乐。

地久天长无时尽,判伤心、与汝今生各。

鸾鉴影,尽抛却。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湖上得王堶书》是清代词人周之琦的作品,词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词的开篇“倦枕荒祠托”,描绘了词人疲惫地躺在荒凉祠堂的床上,内心充满孤独与寂寞。接着“展苔笺、羊车叔宝,寄情绵邈”,通过展开带有青苔的纸张,寄托着深远的情思,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寻找心灵的慰藉。

“读罢西泠烟波冷,顿尔衣宽带索”两句,词人读完西泠桥畔的冷寂景色后,不禁感到自己的衣带渐宽,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时间的无情。接下来“忍重溯、芳仪钟郝”,词人不忍回顾往昔的美好时光,仿佛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一种不舍与无奈。

“白奈簪霜惊秋早,惹吴娘、泪为天孙落”两句,以白发如霜、秋意早至的景象,暗示岁月的匆匆,引出吴娘(可能指女子)的泪水如同天上的织女,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哀伤之情。

“人去也,晓风恶”一句,点明了离别与孤独的主题,晓风的恶劣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环境的凄凉。接下来“前期箫凤悲京洛”,词人回忆起过去的欢聚与悲伤,将情感聚焦于京洛之地,进一步深化了离愁别绪。

“最堪怜、娇花稚蕊,等闲飘泊”两句,以娇嫩的花朵和幼小的花蕾轻易地随风飘散,比喻美好事物的易逝,增加了词作的哀婉之情。

“麦饭棠梨城南寺,一样优昙梦觉”两句,通过描述城南寺庙中的麦饭和棠梨,以及优昙花的梦境,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接近虚幻的意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更休问、中年哀乐”一句,词人劝告自己不再追问中年的哀愁与欢乐,体现了对人生苦短的深刻理解。

最后,“地久天长无时尽,判伤心、与汝今生各”表达了词人面对永恒与短暂的矛盾,决心与所爱之人各自承受人生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鸾鉴影,尽抛却”一句,以鸾鸟的镜子比喻美好的回忆,词人决定将其抛诸脑后,暗示了对过往的释怀与向前看的决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词人对生命、爱情、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

曲琼风细。寂寞帘垂地。消得西堂烟一穗。

随分闲眠浅醉。象床罗簟关情。梧桐叶叶秋声。

还向人间惆怅,不知几日浮生。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二郎神.以亡室所礼水月大全像施圣因寺

绀纱幔卷,尚拂面、穗烟轻飏。

记锦轴薰香,圆仪窥粉,不许蛛丝罥网。

丈室天花成何事,但做尽、人间惆怅。

怜玉骨渐消,金经犹诵,雪衣空葬。凝想。

西湖去后,月轮无恙。

问幻劫匆匆,相思铅水,可似铜仙露掌。

夕磬听残,晓钟敲罢,谁见妙莲曾放。

霜镜展、剩有凌波翠履,夜深来往。

形式: 词牌: 二郎神

花犯.杭署古梅数株,已看花三度矣,顷有桂藩之移,买舟将发,树若有情当为我怅惘也

古墙阴,苔枝卧晚,年华迅弹指。倦怀谁寄。

怜伴我多情,姑射仙袂。鉴池画舫寻常系。

珠尘随步绮。任领略、一庭香雪,栏干花外倚。

而今问春去何之,无端又洒上,天涯别泪。

春去远,空赢得、翠禽憔悴。

停桡待、倩魂未醒,人事与、韶光俱逝水。

付半枕、玉蟾霜影,罗浮清梦里。

形式: 词牌: 花犯

庆春宫.余将去杭,属安之弟率儿子送淑人柩归里前夕宿湖上作

虚阁留仙,孤檠衔梦,旧欢忍问槐柯。

寥落羁魂,踟躇遥夜,半输初泛金波。

未圆先缺,最愁见、亭亭素娥。

残霞吹尽,南北高峰,依约双螺。秋衾信宿烟萝。

已蜕吴蚕,犹恋修蛾。

天际含颦,云中飞佩,更堪此日离歌。

砌蛩吟苦,替人唤、樽前奈何。

相怜无计,看取青衫,泣下谁多。

形式: 词牌: 庆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