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在围猎中捕获一只罕见的白色麃(鹿)后,诗人所作的纪事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对这一特殊事件的感慨与赞美。
首句“瑞兽贶三灵,嘉符应六星”,开篇即以“瑞兽”、“三灵”、“嘉符”、“六星”等词汇,营造出一种祥瑞、吉祥的氛围,暗示此事件具有非凡的意义。接着,“性驯岂铤走,质异似来庭”两句,通过描述这只白麃的温顺与不同寻常的外观,进一步强化了其独特性。接下来的“睛彩丹砂炼,毛章白玉亭”则以“丹砂炼”、“白玉亭”为喻,生动地描绘了白麃眼睛的光彩与毛色的纯净,赋予了它超凡脱俗的形象。
“不教施赤羽,端合饲苍苓”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白麃的特别待遇,暗示其不同于一般的猎物,应当受到更为尊贵的对待。最后,“词客希成颂,仙人夙驾軿”两句,将诗人与仙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白麃的敬仰之情,并暗示了其可能蕴含的神秘力量或超自然属性。“底须宣史馆,曾未注禽经”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白麃事件记录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记载方式的反思,暗示了对这一事件的独特价值的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麃的描绘和对其意义的探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也体现了对特殊事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