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江叠嶂

太湖嵌根藏洞宫,槎牙石生奫沦中。

波涛投隙漱且齧,岁久缺罅深重重。

水空发声夜镗鎝,中有晴江烟嶂叠。

谁欤断取来何时,山客自言藏奕叶。

江上愁心惟画图,苏仙作诗画不如。

当年此石若并世,雪浪仇池何足书。

我无俊语对巨丽,欲定等差谁与议。

直须具眼老香山,来为平章作新记。

形式: 古风

翻译

太湖深处有洞宫,参差怪石生于水中。
波涛涌动,石缝间冲洗又侵蚀,年深日久缝隙深深多层。
夜晚,水声如敲击战鼓,石内藏着晴朗江面和重重叠叠的烟霞。
无人知晓何时被取来,山中隐士说它曾深藏于古树之间。
江上的忧思只能化作画卷,苏仙的诗也无法描绘其美。
如果这石在人世间共存,即使仇池的雪浪也显得微不足道。
我无佳言赞美其壮丽,想找人讨论它的价值。
只有独具慧眼的老者,才可在香山留下新的评价和记载。

注释

太湖:大湖。
嵌:嵌入。
根:根基。
洞宫:洞穴宫殿。
槎牙:参差不齐。
石生:石头生长。
奫沦:深渊。
漱:冲洗。
齧:侵蚀。
缺罅:缝隙。
晴江:晴朗的江面。
烟嶂:烟雾缭绕的山峰。
断取:取来。
奕叶:世代相传。
江上愁心:江上的忧思。
画图:画卷。
苏仙:传说中的仙人。
雪浪:雪白的浪花。
仇池:地名,此处代指美景。
等差:等级差别。
议:讨论。
具眼:独具慧眼。
老香山:香山的老者。
平章:评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烟江叠嶂》,描绘了太湖中一块奇特的石头,它深深嵌在洞穴之中,形状如同槎牙,生长在水底,经波涛冲刷而形成深深的缝隙。夜晚,水声如夜锣,石内仿佛藏着晴朗江面和重重叠叠的烟雾缭绕的山峰。诗人想象这块石头可能来自遥远的古代,由隐士代代相传。他感叹,即使苏轼的诗也无法完全捕捉这幅画面的美,如果这块石头能与仇池石相媲美,那么仇池石就显得平凡了。

诗人自谦没有华丽辞藻来形容这壮丽景象,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共同评价其美。他认为只有独具慧眼的老者,如香山居士那样,才能准确地评述并记录下这段奇观。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感慨,展现了太湖石的奇特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爱雪歌

平生爱雪如子猷,江湖乘兴常泛舟。

长篙斲冰阴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淙琤大响出船底,两舷戛击锵鸣球。

棹夫披蓑舞白凤,滩子挽繂拖素虬。

四开篷窗爱清供,风卷花絮飞来稠。

飘飘著衣宝唾住,片片入酒春酥浮。

醉中榜入玉烟去,耳热不管寒飕飕。

大千空濛到何许,日暮未肯回船头。

夜深冻合随处泊,歌呼达晓鱼龙愁。

明朝掬雪颒且漱,挥毫落纸云烟遒。

新诗往往成故事,至今句法留沧洲。

推迁华年弦柱换,俛仰归鬓塘蒲秋。

晓衾闻雪亦健起,径欲一棹追昔游。

毡衫肨肛束浑脱,絮帽匼匝蒙兜鍪。

十步出门九步坐,儿女遮说相苛留。

谓言此是少年事,岁晚牖户当绸缪。

万景无穷鼎鼎至,百年有限垂垂休。

梦随落雁堕沙嘴,愁对饥鸱蹲瓦沟。

重寻胜践可复许,且挹清寒揩病眸。

须臾未遽妨性命,呼童尽捲风帘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珠塘

林茂鸟乌急,坡长驴驮鸣。

坐舆犹足痹,负笈想肩赪。

废庙藤遮合,危桥竹织成。

路傍行役苦,随处有柴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瓶花二首(其二)

小梅未可折,不折惜空回。

拥鼻撚一枝,也道探春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瓶花二首(其一)

水仙携蜡梅,来作散花雨。

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