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新岁乃雨

高田土可筛,下田不受犁。

遗蝗忧插啄,况乃麦未齐。

赤子天自怜,沟壑忍见挤。

雨逐新岁来,停云忽凄凄。

莫辞三日霖,为作一尺泥。

汪汪既没膝,滟滟仍拍堤。

渐看蓑笠出,笑语喧畛畦。

我欲与寓目,父老同攀跻。

此身群万生,扰扰舞瓮鸡。

曾亦无几求,脱粟配羹藜。

永言故陇耕,老眼路凄迷。

好收敛版手,锄耰归自携。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高田的土壤细腻如筛,低洼田地不适宜犁耕。
蝗虫肆虐,令人担忧它们会啃食尚未成熟的麦苗。
婴儿般无助的庄稼,上天本应怜悯,却眼睁睁看着它们被逼入沟壑。
新的一年随着雨水而来,乌云突然间变得凄凉。
别拒绝连续三天的大雨,它能化作滋养土地的一寸泥土。
积水深至膝盖,甚至漫过堤岸。
渐渐地,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人们走出家门,田野上笑声和话语声四起。
我想亲眼见证这一切,与父老乡亲一起攀登梯田。
在这纷繁的世间,我如同众多生命中的一员,忙碌如酒瓮中的鸡。
曾经我并无太多奢求,只要有糙米藜菜就满足。
长久地怀念过去在故乡的耕作,老眼所见之路充满迷茫。
让我们珍惜收获的时刻,亲手收起农具,满载而归。

注释

筛:形容土壤细密。
犁:农具,用于翻耕土地。
遗蝗:遗留的蝗虫。
麦未齐:麦苗尚未成熟。
赤子:比喻无助或幼小的生命。
沟壑:山沟或山谷。
霖:连绵不断的雨。
蓑笠:蓑衣和斗笠,防雨用具。
寓目:亲眼目睹。
攀跻:攀登。
扰扰:形容人群嘈杂。
脱粟:糙米。
羹藜:以藜菜为汤。
故陇:过去的田地。
凄迷:迷茫、凄凉。
收敛版手:收拾农具。
锄耰:锄头和耰,农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久旱之后新年迎来降雨的场景,诗人朱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们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感慨。首联“高田土可筛,下田不受犁”写出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田地势较高,土壤干燥如筛,而下田因缺水无法犁耕。接着,“遗蝗忧插啄,况乃麦未齐”表达了对蝗虫可能趁机繁殖的担忧,以及麦苗尚未成熟的忧虑。

诗人转而抒发对百姓的同情:“赤子天自怜,沟壑忍见挤”,比喻百姓如同嗷嗷待哺的孩子,即使天降甘霖,也难以摆脱生活的艰辛。接下来,“雨逐新岁来,停云忽凄凄”描绘了雨滴伴随着新年的到来,天空阴沉,透露出一丝凄凉。

然而,雨的降临带来了希望:“莫辞三日霖,为作一尺泥”,诗人希望这场雨能持续三天,让土地变得肥沃。雨水逐渐增多,淹没膝盖,甚至拍打着堤岸,预示着丰收的可能。“渐看蓑笠出,笑语喧畛畦”描绘了农民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他们期待着新一年的收成。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欲与寓目,父老同攀跻”,希望能亲眼见证这丰收的景象,与老人们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他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此身群万生,扰扰舞瓮鸡”,感叹人生短暂,曾经的愿望不过是温饱而已。最后,他祝愿大家能妥善收割,带着农具回家,结束一年的辛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描绘雨后农田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农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怀。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于潜道中

山行厌荦确,理策扶攲危。

绿野三两家,一息知可期。

冉冉晴林端,炊烟袅晴晖。

其民丰且乐,恐是太古遗。

那知都邑间,百索困鞭笞。

繁华今何有,半作道旁羸。

形式: 古风

女贫苦难妍

女贫苦难妍,士贫苦难高。

了知论此者,不识一世豪。

此身百斛鼎,流俗欲手操。

宁当舍其中,局促计所遭。

颇疑有若人,肮脏栖蓬蒿。

考槃一丘壑,光景不可韬。

斯人不我忘,空复踰垣逃。

轩裳亦云华,唾去如腥臊。

哀哉夸毗子,扰扰冠猿猱。

恬无济世心,闵默死滔滔。

朅来事斗禄,俛仰身桔槔。

一官戏人间,几何非餮饕。

谁言眷此帻,掷去轻秋毫。

区区欲骄士,一哭嗟儿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书事呈元声如愚起华三兄

隐吏朱墨暇,饱眠北窗风。

时呼方外客,逃暑尊酒中。

寂寞杜拾遗,四壁口不供。

坐取盘飧疑,哀哉岂天穷。

何如平生友,磁铁间不容。

每怀千里驾,今作五斗逢。

吏行散凫鹜,楸局收鸾龙。

共话十年旧,事往如飞蓬。

浮荣真一戏,何者为穷通。

应须河汉语,净洗芥蒂胸。

仆夫适在门,客醉尊亦空。

更为后日约,及此芙蕖红。

形式: 古风

书窗对月

天公自厌雨,一夕开寒晴。

霜风净旷野,洪落有馀声。

饥鸦得林静,霁月素窗生。

慰开睡眼色,一洗空花横。

故人千里馀,壶浊谁与倾。

遥知劝影杯,共此通夕情。

今冬有奇事,三见飞玉英。

明年溪上路,谁饷雨中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