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台

风泉隔西屋,独夜寒自生。

开窗失山色,白云压前楹。

累尽得潇洒,去住俱不惊。

鼻息答僧钟,霜露入残更。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清风和泉水隔着西屋,独自在夜晚带来寒意。
打开窗户却失去了山色,只有白云盖住了前门的屋檐。
经历了疲惫后得到了宁静,无论是来还是去都心无波澜。
鼻息与僧人敲击的钟声相应和,霜露悄悄渗入深夜的寂静。

注释

风泉:清风和泉水。
隔:隔绝。
西屋:西边的房屋。
独夜:独自的夜晚。
寒自生:寒意自然产生。
开窗:打开窗户。
失:失去。
山色:山景。
白云:白色的云彩。
压:覆盖。
前楹:前门的屋檐。
累尽:经历疲惫。
得:得到。
潇洒:轻松自在。
去住:离去和停留。
俱不惊:都不感到惊讶。
鼻息:呼吸声。
答:回应。
僧钟:僧人的钟声。
霜露:霜和露水。
残更:深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詹本在夜晚住宿天台时的感受。首句“风泉隔西屋”写出了环境的宁静,清风和泉水声隔着西屋传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独夜寒自生”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寂静夜晚感受到的寒冷,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

“开窗失山色”描绘了诗人试图通过打开窗户欣赏山景,却发现山色已被云雾遮掩,只有白云压在前楹(屋檐),增添了神秘与深沉的意象。诗人虽然未能见到期待的山色,却从中体验到了“累尽得潇洒”,即在疲惫中找到了超脱与自在。

“去住俱不惊”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遇的淡然态度,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最后两句,“鼻息答僧钟,霜露入残更”,以细微的鼻息声回应远处寺庙的钟声,以及深夜的霜露,进一步渲染了静谧的禅意,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台之夜的景象,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超脱心境。

收录诗词(3)

詹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萼红

泊沙河。月钩儿挂浪,惊起两鱼梭。

浅碧依痕,嫩凉生润,山色轻染修蛾。

钓船在、绿杨阴下,蓦听得、扇底有吴歌。

一段风情,西湖和靖,赤壁东坡。

往事水流云去,叹山川良是,富贵人多。

老树高低,疏星明淡,只有今古销磨。

是几度、潮生潮落,甚人海、空只恁风波。

闲著江湖尽宽,谁有渔蓑。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八声甘州.寿张尚书

从黄石容履,一编书,曾佐汉王关。

甚殷勤佳约,茹芝人共,引鹤差鸾。

借手便成羽翼,方略正如闲。

说道赤松去,还在人间。

紫绶青春如许,是南辰尊宿,北斗天官。

问沙堤早晚,喜色满长安。

传宣能勾凤诏,便玉除前面领仙班。

功名了,却茶烟琴月,慢慢东山。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三姝媚

一篷儿别苦。是谁家、花天月地儿女。

紫曲藏娇,惯锦窠金翠,玉璈钟吕。

绮席传宣,笑声里、龙楼三鼓。

歌扇题诗,舞袖笼香,几曾尘土。因甚留春不住。

怎知道人间,匆匆今古。

金屋银屏,被西风吹换,蓼汀苹渚。

如此江山,应悔却、西湖歌舞。载取断云何处。

江南烟雨。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水调歌头.登紫霄峰

藜杖破晴碧,铁笛叫苍寒。

此中别有天地,初不是人间。

落魄半生诗酒,自在一襟风月,知我者庐山。

抚剑九州隘。飞笔五湖乾。采黄精,煮白石。勘元关。

有时龙吟虎啸,沧海一丸丹。

俯仰百年宇宙,移换几番陵谷。尘世只如闲。

长啸上天去,直赴紫薇班。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