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黄无净邀同项玄池诸公及家伯修泛舟三忠祠

京师百戏都,所少唯舟筏。

御水落漕渠,淙淙流一发。

凡目未经先,虽少亦奇绝。

何况集棠舟,游遨似吴越。

茭蒲得水长,凫鸳避沙热。

朱碧好亭子,稀疏出抹樾。

双航无定质,随波作周拆。

遇树即停帆,因风或回楫。

闸水高十仞,百斛量珠屑。

骏马下危坡,疾雷震空碣。

西门亦有水,宽丈深寸尺。

计较今昔游,居然分胜劣。

长跪谢主人,举酒旌劳伐。朝日照来骑,?途见微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袁宏道在夏初与友人泛舟于京城附近水域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水上、水波荡漾的生动画面,以及沿途景致的变换和人物情感的流露。

首句“京师百戏都,所少唯舟筏”,开篇点题,以京城的繁华对比舟筏的简朴,暗示了泛舟活动的独特之处。接着,“御水落漕渠,淙淙流一发”描绘了水流潺潺、舟行其上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凡目未经先,虽少亦奇绝”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新奇感受,即使寻常之景,在诗人眼中也变得不凡。“何况集棠舟,游遨似吴越”进一步强调了泛舟的乐趣,将之比作江南水乡的悠闲生活,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接下来的几句“茭蒲得水长,凫鸳避沙热”、“朱碧好亭子,稀疏出抹樾”、“双航无定质,随波作周拆”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舟行过程中的动态之美和静态之雅,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遇树即停帆,因风或回楫”描绘了舟行时的灵活应变,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也反映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闸水高十仞,百斛量珠屑”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水闸的壮观和货物运输的繁忙。

“骏马下危坡,疾雷震空碣”运用了类比手法,将舟行的速度与骏马下坡、疾雷震动相比较,进一步增强了动感和气势。“西门亦有水,宽丈深寸尺”则展示了不同水域的差异,丰富了诗的内涵。

最后,“计较今昔游,居然分胜劣”表达了对这次泛舟之旅的回味与思考,暗示了其在诗人生活中的特殊意义。“长跪谢主人,举酒旌劳伐”则体现了诗人对主人邀请的感激之情,以及与友人共享欢乐的喜悦。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生活的细节,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袁宏道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泛舟世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难得的闲适与美好。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贞寿诗为冯太史母

宝髻暗尘灰,只凤啼晓额。

举眼望愁空,苍苍不如石。

箧装能几何,典发买书籍。

孤灯瘦形影,寒帏风雨夕。

廿年立孤成,名字照丹册。

宫锦到地红,霜心与头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古诗为杨中翰母中翰生十日而亡其母

十日无知识,那知有慈母。

稍长听人言,一言一酸楚。

辟如少唐儿,原不知乡土。

从人问闾庐,悲咽泪如雨。

哀怨本由衷,焉知涕无从。

一封黄纸诏,十里白杨风。

形式: 古风

别方子公

霜天客病难,何况千里去。

空囊唯败锥,饥程如何度。

客店指煤烟,穷乌啄冰树。

丁丁羸马铃,终夜相伴住。

怀刺二十载,毕竟无一遇。

泻泪忆黄金,相仇复何故。

聪明百倍人,百算百成误。

日日扶摇风,不肯吹飞絮。

天高画戟门,谁是思深处。

形式: 古风

大人寿日戏作

堂前冬青树,霜至叶婆娑。

鸡鸣起衣冠,儿郎盛绮罗。

八十两大家,鬓发如鹭蓑。

微笑动赪颊,鸠秋手摩挲。

平明启扉闼,戚党相经过。

白马系垂杨,云冠高峨峨。

或呈履与襦,或盛练与䋪。

纷纷贫族子,趋走供鹭鹅。

门下诸术人,谀口若悬河。

命宫直田宅,晚子更高科。

东邻老书塾,儒衫衣败荷。

方丈诗一篇,高声自吟哦。

社中诸法友,勉力事禅那。

光阴如电掣,温言相切磋。

二婿白湖来,青衫夹两骡。

入门疾奔趋,不顾坎与坡。

庖丁脍鱼肉,蛮奴治酒醝。

瓮开一径香,决口溜江波。

金绿灿俳优,艳绮列青娥。

开场演蟠桃,牙板随高歌。

袖钱出龚李,浓酒唾曹何。

兰膏尽一斛,上马五更多。

京华宦游子,朝夕思旧窠。

梦中听笑声,一寤出云萝。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