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为杨中翰母中翰生十日而亡其母

十日无知识,那知有慈母。

稍长听人言,一言一酸楚。

辟如少唐儿,原不知乡土。

从人问闾庐,悲咽泪如雨。

哀怨本由衷,焉知涕无从。

一封黄纸诏,十里白杨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悲惨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失去母亲的幼童内心的痛苦与哀伤。

诗的开篇“十日无知识,那知有慈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失去母亲的幼童在最初阶段的无知与茫然,无法理解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情感纽带——母爱的存在。接着,“稍长听人言,一言一酸楚”则揭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童开始逐渐理解周围人的言语,这些话语中蕴含的悲伤与痛苦,让他内心充满了酸楚与哀痛。

“辟如少唐儿,原不知乡土”,将失去母亲的幼童比作初识世界的少唐儿,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对故乡的概念感到陌生,这进一步强调了幼童在失去母亲后所面临的孤独与无助感。接下来,“从人问闾庐,悲咽泪如雨”描绘了幼童在询问邻里关于母亲的住所时,因无法找到母亲而引发的悲伤与哭泣,形象地展示了幼童内心的绝望与哀伤。

“哀怨本由衷,焉知涕无从”则表达了幼童内心的哀怨并非虚伪或矫情,而是发自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这反映了幼童在失去母亲后的极度悲痛与无助。

最后,“一封黄纸诏,十里白杨风”以象征性的手法,通过一封黄纸诏和十里白杨风的描写,暗示了幼童的母亲已经离世,而这种离世带来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巨大创伤。黄纸诏象征着官方的通知,白杨风则象征着凄凉与哀愁,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悲凉的氛围,深刻地表达了幼童对母亲离世的深切哀悼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深刻地展现了失去母亲的幼童内心的痛苦与哀伤,以及对母爱的深切怀念,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哀悼之歌。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别方子公

霜天客病难,何况千里去。

空囊唯败锥,饥程如何度。

客店指煤烟,穷乌啄冰树。

丁丁羸马铃,终夜相伴住。

怀刺二十载,毕竟无一遇。

泻泪忆黄金,相仇复何故。

聪明百倍人,百算百成误。

日日扶摇风,不肯吹飞絮。

天高画戟门,谁是思深处。

形式: 古风

大人寿日戏作

堂前冬青树,霜至叶婆娑。

鸡鸣起衣冠,儿郎盛绮罗。

八十两大家,鬓发如鹭蓑。

微笑动赪颊,鸠秋手摩挲。

平明启扉闼,戚党相经过。

白马系垂杨,云冠高峨峨。

或呈履与襦,或盛练与䋪。

纷纷贫族子,趋走供鹭鹅。

门下诸术人,谀口若悬河。

命宫直田宅,晚子更高科。

东邻老书塾,儒衫衣败荷。

方丈诗一篇,高声自吟哦。

社中诸法友,勉力事禅那。

光阴如电掣,温言相切磋。

二婿白湖来,青衫夹两骡。

入门疾奔趋,不顾坎与坡。

庖丁脍鱼肉,蛮奴治酒醝。

瓮开一径香,决口溜江波。

金绿灿俳优,艳绮列青娥。

开场演蟠桃,牙板随高歌。

袖钱出龚李,浓酒唾曹何。

兰膏尽一斛,上马五更多。

京华宦游子,朝夕思旧窠。

梦中听笑声,一寤出云萝。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冬夜集顾升伯斋中剧谭偶成

荆火激焦声,釭焰吐红腻。

吴酒贮杨妃,幽香泻荷芰。

格外发狂谭,一呼醒群睡。

凉飔入檀林,败叶皆香气。

人间尘土事,了不关肠胃。

百年深障习,一分留文字。

抽空出妙丝,劈天展高翅。

碌碌彼人奴,馀膻蔽天地。

铅刀笑鱼肠,枭毛遮翡翠。

铸金哭坡仙,百世想标帜。

形式: 古风

戊戌除夕

余夕何所除,匝地除寒气。

除却好年光,不曾除世味。

石小聚香多,垆焦听酒沸。

供佛洗频婆,插瓶鲜老卉。

脱箧理新装,藤纸万馀字。

蜡火照铅丹,如欲见肠胃。

时事不堪书,下笔每惊悸。

道书参谜机,禅理供嘲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