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四首(其二)

斗酒难消磊块胸,短衣腰剑发蓬松。

路逢侠客且倾盖,地有名山便曳筇。

谩恃高才能倚马,终教绝技等屠龙。

灵砂果得还丹术,愿谢人间万户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感怀四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华蘅芳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技艺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首句“斗酒难消磊块胸”,以“斗酒”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苦与不平,难以用酒来化解心中的烦忧,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复杂情感。

“短衣腰剑发蓬松”一句,通过外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一位行侠仗义、不拘小节的侠客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渴望自由、追求正义的理想。

“路逢侠客且倾盖,地有名山便曳筇”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无论是遇到侠客时的相知相惜,还是面对名山大川时的愉悦与释放,都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谩恃高才能倚马,终教绝技等屠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才华与技艺的反思。一方面,诗人自谦地表示即使拥有高超的才能,也可能像倚马一样被束缚;另一方面,将绝技比作屠龙,暗含了对传统技艺可能失去实用价值或被时代淘汰的担忧。

“灵砂果得还丹术,愿谢人间万户封”则是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他渴望通过修炼得到长生不老之术(还丹术),但又不愿在世俗功名中寻求满足,表达了对超越物质与权力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理想追求的复杂思考,既有对自由与正义的渴望,也有对传统与现实的反思,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深度。

收录诗词(86)

华蘅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怀四首(其三)

锦瑟韶光已半过,而今应自悔蹉跎。

等身著作惟书在,逝水年华与墨磨。

酒可浇愁须默饮,诗非吊古亦悲歌。

名山别有千秋业,莫对孤灯唤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感怀四首(其四)

贯向流波怨落红,年来我似可怜虫。

笙歌呖乱俱愁里,花月消磨半梦中。

检点冰弦弹夜月,摩挲古铗动秋风。

酒尊诗卷年年在,一样情怀已不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舟行杂咏六首(其一)

秋风萧瑟走荒芦,愿向烟波伴钓徒。

觅得扁舟先稳睡,夜深月黑过姑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舟行杂咏六首(其二)

越女吴娃两不分,浪花溅湿翠罗裙。

湖波浩淼家何处,犹唱菱歌远远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