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董邦达的山水画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峭壁直插云天,仿佛与天相接,紧贴水面,展现出一种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诗人运用“倚天拔水”这一形象化的描述,将峭壁的高耸和其与水面的紧密相连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着,诗人转而探讨艺术创作的源泉与表现力。他认为,画家胸中有无万卷书,即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知识积累,是决定作品能否展现出独特面貌的关键。这里,“生面”指的是作品的独特风格或创新之处,而“尔为”则表达了对画家能够创造出如此生动、独特的山水画作的赞叹和肯定。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深刻地揭示了艺术创作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通过这种艺术与自然、知识与创造的融合,诗人表达了对董邦达山水画作的高度评价和对其艺术成就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