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旌德吕明府

渥洼步数太阿姿,争遣王侯不奉知。

花作城池入官处,锦随刀尺少年时。

两衙断狱兼留客,三考论功合树碑。

须信隔帘看刺史,锦章朱绂已葳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马如名驹太阿剑般神骏,谁能阻挡王侯们不被知晓。
花朵装饰如同城池般进入官署,锦绣伴随少年裁剪的时光。
在两衙处理案件并款待宾客,多次考核后应立碑表彰其功绩。
确信隔着帘幕观看刺史,他身上的锦袍朱绂已华美繁盛。

注释

渥洼:古代神话中的神马产地。
太阿:古代宝剑名,象征威武。
遣:阻止。
王侯:古代贵族或有权势的人。
花作城池:以花装饰得如城池般华丽。
官处:官署。
锦随刀尺:锦绣伴随少年的成长和裁剪技艺。
少年时:年轻的时候。
两衙:古代官署,指御史台和大理寺。
断狱:审理案件。
留客:款待宾客。
三考:多次考核。
论功:根据功劳评定。
树碑:立碑纪念。
隔帘:隔着帘子。
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锦章朱绂:华丽的锦袍和红色腰带。
葳蕤:形容华丽繁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黄滔的《赠旌德吕明府》,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吕明府功绩的赞美。开篇“渥洼步数太阿姿,争遣王侯不奉知”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吕明府威严非凡、不可一世的气势,连王侯也要派人去打听他的消息。

“花作城池入官处,锦随刀尺少年时”这两句,则通过比喻,将吕明府的功绩比作美丽的花朵装饰着他的官宅,同时他的英俊和才华如同精美的丝织品一样,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展现无遗。

“两衙断狱兼留客,三考论功合树碑”这几句诗表明吕明府在执法和审案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不仅能断案如神,还能接待宾客;他的功绩也是反复被人评议,并且已经刻碑以资纪念。

最后,“须信隔帘看刺史,锦章朱绂已葳蕤”则进一步强调吕明府的历史贡献是值得信赖的,即便是在隐蔽之处观察,也能看到他像刺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一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功绩如同精美的锦绣和朱红色织物一样,已经充满了历史的长河。

整首诗通过对吕明府个人魅力、政绩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的高度评价,展现出诗人黄滔对这位人物深深的敬佩之情。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广州试越台怀古

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

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

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

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

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

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壬癸岁书情

故园招隐客,应便笑无成。

谒帝逢移国,投文值用兵。

孤松怜鹤在,疏柳恶蝉鸣。

匹马迷归处,青云失曩情。

江头寒夜宿,垄上歉年耕。

冠盖新人物,渔樵旧弟兄。

易生唯白发,难立是浮名。

惆怅灞桥路,秋风谁入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出关言怀

又乞书题出,关西谒列侯。

寄家僧许岳,钓浦雨移洲。

卖马登长陆,沾衣逐胜游。

菜肠终日馁,霜鬓度年秋。

诗苦无人爱,言公是世仇。

却怜庭际草,中有号忘忧。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成名后呈同年

业诗攻赋荐乡书,二纪如鸿历九衢。

待得至公搜草泽,如从平陆到蓬壶。

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

蒙楚数疑休下泣,师刘大喝已为卢。

人间灰管供红杏,天上烟花应白榆。

一字连镳巡甲族,千般唱罚赏皇都。

名推颜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

退愧单寒终预此,敢将恩岳怠斯须。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