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朮黄精三本二绝(其二)

老僧似识众生病,久在山中养药苗。

白朮黄精远相寄,知非象马费柔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其二)》。诗中以“老僧”为引子,描绘了老僧与众生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他通过在山中种植草药来帮助众生的情景。

首句“老僧似识众生病”,形象地表达了老僧对众生疾苦的深刻理解与关怀,仿佛他能洞察人心,知晓众生的病痛所在。接着,“久在山中养药苗”则揭示了老僧的生活方式和修行之道,他选择在山中静心修行,并致力于种植草药,以此来辅助治疗众生的疾病,体现了佛教中慈悲济世的精神。

“白朮黄精远相寄”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老僧与远方友人琳长老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相互扶持的关系。琳长老寄来的白朮和黄精,都是珍贵的草药,对于治疗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这里不仅体现了药材的价值,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情味,展示了在困境中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美好情谊。

最后一句“知非象马费柔调”则表达了对传统治疗方法的反思。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象和马作为交通工具,而“费柔调”则意味着耗费大量精力去驯服这些动物。苏辙在此处借喻,认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过于繁琐复杂,而老僧通过自然界的草药,找到了更为简单有效的方式来治愈疾病,这既是对传统医学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自然疗法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僧与众生、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对传统智慧的思考与传承,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其二)

百家小邑万重山,惭愧斯民爱长官。

粳稻如云梨枣熟,暂留聊复为加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其三)

病后浊醪都少味,老来欢意苦无多。

临行寂寞空相对,不作新诗奈客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二)

承平终不处,付托重艰难。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三)

取士忘疏贱,量书废寝兴。

刍言本何益,玉殿最先登。

日角依俙想,尧言涕泗称。

龙髯远莫及,零泪冻成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