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初贞长剑丞过湖居偕往看桂花满觉陇遂至理安寺

盛秋故侣临湖壖,邀观十里传馨桂。

岩峦回复烟岚消,一径交花满晴吹。

坟头两株异枝干,葳蕤丹蕊璎珞细。

止箯仰面眩眼目,光景醉人尤物最。

深入草木皆佛性,断续溪声初引睡。

俄惊楠竹上穿霄,十年重认午眠寺。

写经作塔诸天寂,窜影入林飞翮避。

遗基补筑松巅阁,围带列屏蓄山气。

二客病跛阻攀登,坐听寒滴觅新句。

别僧飞翠湿日脚,微笑已得西来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三立与友人在秋季湖边赏桂的场景。首句“盛秋故侣临湖壖”点明时令和人物,接着“邀观十里传馨桂”写出十里桂花香的盛况。诗人漫步在“岩峦回复烟岚消”的景色中,一路繁花盛开,微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

“坟头两株异枝干”暗示了历史的痕迹,而“葳蕤丹蕊璎珞细”则细致描绘了桂花的美丽。诗人被桂花之美所吸引,甚至“止箯仰面眩眼目”,感叹其为“尤物”。随后,诗人深入自然,感受到万物皆有佛性,溪声引导他进入梦乡。

“俄惊楠竹上穿霄”转而描绘了高耸的楠竹,唤起对理安寺的记忆,十年后再访,感慨万千。寺庙静谧,“写经作塔诸天寂”,飞鸟匿影,松巅阁修复,山气环绕。然而,两位客人因病无法登高,只能坐着聆听滴水声,寻找创作灵感。

最后,诗人告别僧人,日影被飞翠染湿,微笑中似乎领悟到佛法真谛,传达出一种超脱与禅意。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赏桂的旅程,以及诗人与友人的感悟与心境。

收录诗词(212)

陈三立(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丁家山康氏别墅访主人不遇

移舸依山根,履级凌缈缥。

湖阴匿奥区,悬径羊肠绕。

下上勤穿筑,精庐寄霞表。

辟圃设亭台,卉石皆可宝。

俨彼神鳌背,文理镂妙巧。

飘唾天风秋,云物示鳞爪。

足底泱漭水,群峦拥奇矫。

主人笼万有,道欲一壑老。

啸歌荡虚空,闲酌亲飞鸟。

孤攀隔堤携,我亦赘蓬岛。

形式: 古风

携家观农事实验场还憩邻校六朝松下

城根吐广场,偕寻忘南北。

碧草连无垠,日气翻野色。

篱落转花径,丛菊自成国。

方塘鹅鸭喧,圈牛杂白黑。

暖风流未高,萌颖待滋息。

学稼通化工,茫茫呼后稷。

隔泥古松在,摩抚拨荆棘。

离披倒山影,挂枝悟写墨。

承平题句处,魂痕不可拭。

车音荡长墙,飞唾接归翼。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暮春抵沪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园泛舟小溪作

海雨歇游氛,天清楼阁晓。

胜侣挟俱出,飞车疾于鸟。

郊原青茫茫,晴烟笼未扫。

新园初挂眼,篱下江流绕。

魔舞夺闲地,犹留玩芳草。

层坡耸孤亭,石窟穿窈窕。

把茗眺云物,人影栖木杪。

登降随仕女,写我溪光好。

艇子趋凫鹥,残阳满怀抱。

回复迷所历,四照俨蓬岛。

漠漠濠梁趣,恢恢劫尘表。

馀兴杂棹讴,忘归不知老。

形式: 古风

题刘聚卿枕雷图

大小双忽雷,故事越千祀。

伐材奉使中,巧制韩滉始。

变乱散唐宫,历历兴亡史。

收玩几名流,燕庭资嫁女。

奇遇到今世,尤物合两美。

曾登主人阁,拂拭傲绿绮。

戏语失瑞山,谁解一弹指。

废拍形歌诗,侧听宁悦耳。

搁笔十年间,负诺不愧耻。

奈何增二图,未忘顽似鄙。

吾衰卧溪屋,坐阅九鼎徙。

强咏无好怀,敢与泰娘比。

独怜枕上人,跂脚接风轨。

终期调黄钟,雌雄凤吟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