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杂诗(其二)

万古清秋月,谁怜此夕光。

片云归远渚,寒露入深堂。

蟋蟀微吟壁,流萤暗度墙。

倚楼人不见,玉笛一声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清代张经赞的《曲江杂诗(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夜图景。"万古清秋月"开篇即展现出永恒的秋月,暗示着岁月的流转与孤独的氛围。"谁怜此夕光"则引出诗人对月光的自怜,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片云归远渚"描绘一片孤云归向远处的水洲,增添了画面的寂寥感。"寒露入深堂"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冷清,寒露滴落,更显室内寂静。"蟋蟀微吟壁"以虫鸣声衬托夜晚的静谧,而"流萤暗度墙"则通过萤火虫的闪烁,描绘出一丝微弱的生命活力。

最后两句"倚楼人不见,玉笛一声长"聚焦于主人公,他独自倚楼,思念之情难以言表,只能借一曲悠长的笛声寄托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深深感触和内心的孤独。

收录诗词(3)

张经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王荆公鄞县经游记有感

荆公宰吾鄞,学校振士风。

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

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

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

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一旦秉钧轴,方期恢前功。

任使非其人,海内滋怨恫。

近世行社仓,藉口师徽公。

良法鲜美意,流弊又安穷。

社仓与青苗,得失将毋同。

形式: 古风

天童寺古柏

太白名山古鄮东,结茅自晋永康中。

育王晋松化龙去,天童古柏犹青葱。

此柏未知何代植,大都伯仲之间肩随从。

昔闻天童山下路,二十里外皆青松。

载披《图志》稽古迹,诗句曾记王荆公。

今亦凋枯殆将尽,纵有新栽,不敌老干常蒙茸。

幸哉此柏尚苍古,至今兀立山之中。

无异孔明庙前树,根如铁石柯青铜。

我来偶然憩林下,两耳谡谡闻清风。

问尔何由得年寿,雨露岂独私化工。

若非山灵暗呵护,得毋佛力广大多神能。

形式: 古风

四明山心隶字石刻

昔诵皮陆唱和诗,惜未亲探四明岩壑奇。

又闻支山杖锡亦崭绝,山前石壁峭若屏风列。

上题四明山心四隶字,大书深刻传是汉人笔。

生长是邦数十年,名山欲访心惘然。

我友裹粮携酒榼,舍舟登陆直穷山之巅。

忽睹巨石高十丈,似从太华擘仙掌。

耸身特立傍悬崖,瞻之在前非惝恍。

汉人隶法称奇古,碑版照耀遍寰宇。

字形不过一二寸,摩崖大书人罕睹。

昔年嘉定钱宫檐,来修县志夸博淹。

广搜唐宋金石刻,录近弃远一任遗珠沧海潜。

我友嗜古真成癖,济胜更饶腰脚力。

归贻拓本纸墨新,惠我奚啻百朋锡。吁嗟乎!

开辟以来有此山,此书历劫未蚀苔藓斑。

得毋山灵默呵护,特使千古奇迹长留天地间。

形式: 古风

重九后一日汤海秋郎中招宴集万柳堂未赴赋酬

未免肝肠苦,庄骚一种才。

碧萝山鬼语,黄叶酒人来。

老屋疏于画,斜阳冷到苔。

鸥踪飞不去,惆怅复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