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

古寺春馀日半斜,竹风萧爽胜人家。

花时不到有花院,意在寻僧不在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古寺春天余下日落半斜,竹林中的风清爽比人家还要宜人。
花开的时节虽过但仍有花的庭院,我的意趣在于寻找僧人而不在于赏花。

注释

古寺:古老的寺庙。
春馀:春末,春天剩余的日子。
日半斜:太阳西斜,即将日落。
竹风:竹林间的风。
萧爽:凉爽,清新舒适。
胜:超过,胜过。
花时:花开的时节。
不到:没有赶上,错过。
有花院:种有花的庭院,指寺庙中花依然存在的地方。
意在:目的在于,意图在于。
寻僧:寻找和尚,探访僧人。
不在花:不在于赏花,不是为了看花而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古寺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元稹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感受,将古寺中的春意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禅意。

“古寺春馀日半斜”,设定了一个温暖而又略带寂寞的场景。阳光透过古老的建筑,投射在清冷的墙壁上,只是一丝不完整的温馨,这种描写既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又不失古寺特有的宁静气氛。

“竹风萧爽胜人家”,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叹。古寺中的竹林,在春日的微风中发出清脆的声音,似乎比世俗家庭的喧嚣更加令人心旷神怡。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也反映出诗人对尘世间喧闹生活的一种超脱。

“花时不到有花院”,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古寺中有一处专门供奉花朵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时间上的一个比喻,指的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里,即使没有到达开花的时候,但心中的那片净土已经如同花朵般绽放。这里的“花院”不仅是个实体,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在寻僧不在花”,这句话则深化了前面的意境。诗人本欲寻找一位高僧以解心中之惑,但最终发现那份宁静与超然并非来源于外界,而是内心的净化和升华。在这里,“不在花”既可以理解为未找到所求的僧侣,也可以看作是诗人意识到真正的清净不是通过物质或他人的指引而得,而是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古寺春日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清净的佛教修养。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古艳诗二首(其一)

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

莺藏柳闇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古艳诗二首(其二)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永贞二年正月二日上御丹凤楼赦天下予与李公垂庾顺之闲行曲江不及盛观

春来饶梦慵朝起,不看千官拥御楼。

却著闲行是忙事,数人同傍曲江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白衣裳二首(其一)

雨湿轻尘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

半含惆怅闲看绣,一朵梨花压象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