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二首(其一)

水冷云疏木叶黄,绕篱目送雁南翔。

酒倾桑落林庐静,秋入骚人齿颊香。

人惜后期沾雨露,天教晚节傲风霜。

凭谁寄语陶元亮,不为南山兴自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水冷云疏木叶黄”,以“水冷”、“云疏”、“木叶黄”三词勾勒出秋日的萧瑟之感,水面上寒气袭人,云层稀薄,树叶已变黄,预示着季节的更迭。

接着,“绕篱目送雁南翔”,诗人站在篱笆旁,目送大雁向南飞去,雁阵南迁是秋季的典型景象,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这一句通过动态的画面,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酒倾桑落林庐静”,描述了诗人饮酒时的宁静氛围。在秋天的傍晚,四周林庐寂静,只有酒杯碰撞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闲适而略带忧郁的意境。这里的“桑落”可能是指酒名,也可能是借指酒后心情的沉醉。

“秋入骚人齿颊香”,“骚人”常指文人雅士,此句意为秋天的气息让诗人感到精神愉悦,仿佛能品尝到秋天特有的香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丰富情感。

“人惜后期沾雨露,天教晚节傲风霜”,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晚年的敬重和赞美。人们珍惜那些经历风雨洗礼后的成熟与坚韧,如同秋天的果实,虽历经风雨,却更加饱满香甜。这里既有对自然界的观察,也有对人生的哲思。

最后,“凭谁寄语陶元亮,不为南山兴自长”,借用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像陶渊明那样,远离尘嚣,享受自然,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同时,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时间和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菊二首(其二)

西风吹叶静千林,独有幽香伴苦吟。

细叶宫槐舒碧皱,小花佛顶晕黄深。

谁怜细雨情何限,可忍清霜瘦不禁。

寄语儿曹莫轻折,重阳留待付孤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九月十一日夜对月

无花无酒过重阳,转觉闲居兴味长。

明月岂随人薄厚,黄花不逐世炎凉。

闰年节晚初过雁,老境衾寒知有霜。

清境唤回蝴蝶梦,起寻竹影据胡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答赵庆之节使

故人别后定何如,春雁来时忽寄书。

壮岁从军几人在,老来分守五年馀。

挂冠无计追弘景,襆被何时从魏舒。

遥想西州贤父老,瓜畴闲伴故侯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刘莱州像

当年二老赵张俦,独许先生第一流。

异政曾闻山鬼伏,直声须向古人求。

从来走卒知司马,到处儿童说细侯。

惆怅当年旧游处,羊昙不肯过西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