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其一)

阅尽毗尼岁又催,拥炉深夜拨寒灰。

念予计日归三峡,知子何时过五台。

多病曾供匡岳雪,一身聊寄玉关梅。

荷担大道思贤者,望断孤鸿绝塞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冬时节在寺庙中静坐修行的情景,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首句“阅尽毗尼岁又催”,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修行的岁月。接着“拥炉深夜拨寒灰”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深夜在炉火旁驱寒取暖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念予计日归三峡,知子何时过五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故乡三峡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朋友何时能来访的期盼之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

“多病曾供匡岳雪,一身聊寄玉关梅”则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逆境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这里的“匡岳雪”和“玉关梅”分别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高洁品格,寓意着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荷担大道思贤者,望断孤鸿绝塞来”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和贤者的渴望,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孤鸿”这一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期待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冬时节在寺庙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100)

释今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其二)

又逢岁晚客心惊,病骨遥怜万里情。

长听哀笳吹汉曲,几看边月照秦城。

山中薄雪难为赋,塞外重裘尚厌轻。

芳草绿时相忆否,江南二月好莺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其三)

道法多年叹陆沉,令人怀古更情深。

曾期慧业同他日,岂谓蹉跎尚至今。

箕子旧封知问礼,苏卿雪窖几长吟。

从来练达都经历,相见应知慰夙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雷峰春半伏枕初起顿修有端州之役口占二律送之

阅江楼上几登临,卧断烽烟十载心。

如我已无情可寄,送君非有意为吟。

木棉花落滩声急,杜宇啼残客思深。

莫向此时重凭眺,苍梧云影远沉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秋怀(其一)

粤王城外海东垂,野客吟馀山寺时。

月闰秋光菊发早,江关烽断雁来迟。

候边砧杵侵朝急,警戍清笳彻夜吹。

闻道六朝陵寝处,西风依旧汉旌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