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名为《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禅宗思想。
首句“无可酬君君漫听”,以“无可”二字开篇,暗示了对世间纷扰的无奈与超脱,引出下文对寂寂与惺惺的对比。寂寂代表内心的平静与空无,而惺惺则指对外界的清醒认知。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在喧嚣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与对外界事物清醒认识的重要性。
接着,“黄头碧眼浑难见,白牯狸奴赖独醒”两句,以“黄头碧眼”象征难以理解或难以接近的事物,而“白牯狸奴赖独醒”则表明只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洞察事物本质。这里暗含了对世事复杂、人心难测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独立思考与觉醒的重要性。
“代代宗传灯上焰,重重华藏水中萍”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灯上焰”与“水中萍”来比喻传承与变化。灯上焰象征着智慧的传递与不断燃烧,而水中萍则代表了生命与存在的短暂与变化。这两句表达了佛法与智慧的传承虽历经世代,但如水中萍般易逝,强调了珍惜当下、把握机会的重要性。
最后,“未来过现何从得,云满峰头月满瓶”两句,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提出了对未来的疑问与对当下的珍视。云满峰头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与变幻莫测,而月满瓶则寓意着对当下的满足与珍惜。这两句诗提醒人们,未来不可预知,唯有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人生哲理的描绘,以及对禅宗思想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存在、时间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