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南山北济,算难尽、十二全齐风物。

平地华峰天一柱,鹊倚岩岩青壁。

金线横波,真珠出水,趵突喷寒雪。

无穷潇洒,品题宜有才杰。

遥忆工部来时,谪仙游处,兴自云间发。

翠琰高名千古在,不逐兵尘磨灭。

细嚼遗篇,高歌雅句,风动萧萧发。

英灵何许,画船独醉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南山与北济之间,难以详尽描述那十二全齐的风土人情。
平地上崛起一座如天柱般的华峰,喜鹊栖息在陡峭的青色山崖上。
金色的波纹横跨水面,珍珠般的泉水涌出,趵突泉喷出寒冷的雪雾。
无尽的美景令人神清气爽,欣赏这样的景致需要有才华出众的人。
遥想当年杜甫来访时,李白的游踪如仙人般从云端而来。
翠玉般的美名流传千古,不会被战争的尘埃所磨灭。
细细品味他的遗作,高声吟唱他的优雅诗句,风儿吹动着我的头发。
他的英灵如今何处?只有一叶画船独自在明月下畅饮。

注释

济:指济水,古代河流名。
全齐:形容事物齐全、完备。
鹊:喜鹊,一种鸟类。
工部:唐代官职,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被赞誉为‘谪仙人’。
翠琰:翠绿色的玉石。
兵尘:战争的尘埃,比喻世事变迁。
遗篇:遗留下来的诗文作品。
雅句:高雅的诗句。
英灵:杰出人物的精神或灵魂。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鉴赏

这首元代张之翰的《酹江月》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开篇“南山北济,算难尽、十二全齐风物”,展现了山南山北的丰富景色,难以尽数。接着,“平地华峰天一柱,鹊倚岩岩青壁”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如柱,喜鹊栖息于峭壁,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金线横波,真珠出水,趵突喷寒雪”运用比喻,将瀑布比作金线和珍珠,趵突泉的喷涌则如寒雪,展现出水势之美。诗人赞叹其“无穷潇洒”,认为这样的美景应当由才华出众的人来品题。

“遥忆工部来时,谪仙游处,兴自云间发”借古人杜甫(工部尚书)和李白(谪仙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前贤的追思,以及自己在此地产生的豪情逸兴。“翠琰高名千古在,不逐兵尘磨灭”赞美了这里的山水具有永恒的美,不受战争尘埃的影响。

“细嚼遗篇,高歌雅句,风动萧萧发”诗人品味着前人的佳作,放声高歌,清风拂过,更显其心境。最后,“英灵何许,画船独醉明月”以景结情,表达对先贤英灵的仰慕,自己则在画船上独自欣赏明月,沉浸在诗意与历史的交融中。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山水为背景,融入历史人物,情感深沉而意境开阔,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74)

张之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自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有古循吏风。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因力陈其弊,得以蠲除。有《西岩集》

  • 字:周卿
  • 号:西岩老人
  • 籍贯:邯郸
  • 生卒年:1243—1296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

往岁相从今几许。今岁逢君,愈见真诚处。

除却交情无别语。匆匆忍上归舟去。

醉里犹歌长短句。醒后轩窗,历历余音度。

销尽炉熏三两炷。片帆风送寒江暮。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踏莎行.和张梦符

踏月才归,戴星还起。客怀苦似当途李。

旧时曾钓细鳞鱼,新醅旋酦浮香蚁。

此兴茫然,于今已矣。朝朝暮暮奔忙里。

淮春楼下有吾舟,挂帆又过桃花水。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蓦山溪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人月圆

一冬不见梅花面,天意可怜人。

晓来如画,残枝缀粉,老树生春。

山僧高卧,松炉细火,茅屋衡门。

冻河堤上,玉龙战倒,百万残鳞。

形式: 词牌: 人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