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别王于一往雁宕》。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王于一告别后,独自前往雁荡山的情景。首句“拂衣西雁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离开时的洒脱与决绝,仿佛拂去尘世的束缚,向着远方的雁荡山行去。接着“濯足大龙湫”一句,以水洗足的细节,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洗涤,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岂敢为高尚,孤云无所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不追求世俗的高名与地位,如同孤云般自由自在,无欲无求的心境。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芙蓉开太白,瀑布挂飞楼。”描绘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太白芙蓉的盛开,瀑布如飞楼悬挂,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与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感慨。
最后,“君有怀仙曲,因风寄十洲。”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风将心中的歌曲传递到遥远的仙境,寄托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