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送薛孝穆之乳源》。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薛孝穆即将前往乳源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乳源这一地方的赞美。
首联“罗浮游兴尚逡巡,又向云门寄旅身”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留恋和对即将前往云门(乳源)的不舍。罗浮山是岭南名山,云门则是乳源的别称,诗人以游兴未尽的语气,暗示了对新旅程的期待与不安。
颔联“归计渐于吴下近,山光多与楚南邻”则转而表达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诗人提到友人返回故乡的计划逐渐接近实现,同时预祝友人在乳源的山光水色中找到与楚南相似的美好,暗含对友人旅途平安、生活幸福的祝福。
颈联“箫韶合睹来仪鸟,钟乳偏宜服食人”进一步描绘了乳源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物产。箫韶,古代传说中的音乐,这里象征着美好的景象;来仪鸟,传说中的吉祥之鸟;钟乳,乳源地区特有的钟乳石,常用于药膳。这两句既是对乳源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暗示了友人在此地可以享受到独特的自然馈赠。
尾联“地僻古贤希到此,赖君文采发扬新”则表达了对乳源这一偏远之地的赞美,同时也对友人的才华给予肯定,希望友人的到来能为这个地方带来新的活力和文化光彩。最后一句“赖君文采发扬新”,既是对友人文采的赞赏,也是对友人未来在乳源留下文化印记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诗人对乳源这一地方的欣赏和期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自然美景描绘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