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其十三)

汉祖提一剑,西行取天下。

所过降名城,畴非背主者。

两贤岂相阨,丁公悔其舍。

刑赏在须臾,乃复为名假。

不然卖国儿,项伯开茅社。

宁如我高皇,福寿独褒借。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题阙(其十三)》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对权力、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洞察。

首句“汉祖提一剑,西行取天下”描绘了刘邦(汉祖)手持宝剑,西征夺取天下的壮举,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与决心。接着,“所过降名城,畴非背主者”则指出刘邦所到之处,皆能降服名城,未见有背叛他的情况,暗示了刘邦的威望与领导力。

“两贤岂相阨,丁公悔其舍”提到两位贤臣之间的关系,似乎是在说刘邦与丁公之间可能存在的纠葛,丁公后悔当初的选择,暗含了对忠诚与背叛的探讨。接下来,“刑赏在须臾,乃复为名假”强调了权力的瞬息万变,以及在权力游戏中,名利与选择的重要性。

最后,“不然卖国儿,项伯开茅社”对比了刘邦与项伯的行为,前者是被赞颂的英雄,后者则被视为背叛国家的恶人。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忠诚与背叛的鲜明态度,同时也对权力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宁如我高皇,福寿独褒借”则是诗人对刘邦的肯定,认为刘邦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个人福祉与长寿上得到了独特的赐予,体现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叙述,深入探讨了忠诚、背叛、权力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题阙(其十四)

韩彭既已族,萧相请室归。

留侯始长叹,赤松将见依。

受劫建成侯,于事亦已危。

幸辞高皇网,复受吕后羁。

百谷土地腥,既辟复食之。

商山自有人,四皓了不知。

形式: 古风

题阙(其十五)

秦始修封禅,白骨尸撑连。

汉武修封禅,宇内尽骚然。

开元修封禅,妖女蘖其间。

文彩涂人目,万眸自睊睊。

隋帝既平陈,能为长者言。

虚言诬上帝,薄德报名山。

形式: 古风

题阙(其十六)

孝武驱三方,快若风扫翳。

及乎遇匈奴,往往不得志。

长平既雄武,冠军复剽锐。

横穿单于幕,直夺金人祭。

拓地城五原,雪雠光九世。

是时李飞将,子长所深寄。

天幸与数奇,词组成轩轾。

竟令挞伐威,寥寥无可记。

形式: 古风

题阙(其十七)

项羽千载雄,淮阴万人敌。

兵谋归蒲山,盗道推建德。

友谅据上流,势压江南坼。

或臣或假手,或抗或相扼。

天顾要有真,人巧无不悉。

宁知嬴与赵,攻瑕易为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