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主父昔未仕,颇为乡人轻。
上书虽晚达,称说何纵横。
不忍脱粟饭,甘为五鼎烹。
岂不爱厥身,徒为丧其生。
吾闻南山翁,轩冕不得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士人的复杂情感与抉择。诗中提到的“主父”似乎是一位在仕途上有所追求的人物,起初在家乡受到轻视,但后来通过上书朝廷,最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然而,他却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表现出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忽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换取高官厚禄。
诗人通过对比“主父”与“南山翁”的形象,表达了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南山翁可能象征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与主父的功利追求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探讨,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是否在于物质的丰富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还是更在于个人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层次思考。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引导读者反思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鼓励人们追求更加平衡、内在和谐的生活方式。
不详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柳下不违俗,独耻伐国言。
三黜何尝忧,一问遂惨然。
世衰狙诈用,贤者防其源。
孟轲不言利,顾有仁义存。
何乃百世后,功名为时敦。
阴虫鸣空阶,危叶堕高树。
秋风虽昨日,所遇已如故。
悠悠岁方晏,采采行多露。
芳香日可闵,宛彼兰与杜。
鸿雁起海滨,凌风自翱翔。
冥冥清云间,矰缴安可望。
千里一悲鸣,一里一徬徨。
时变感自深,岂伊恨越乡。
鷾鸸信多智,出处能自谋。
非无人间畏,而袭人间游。
微风动高林,梁栋生早秋。
敛翼从所愿,落实安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