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

使者衔中旨,崎岖万里行。

人心犹未革,天意似难明。

四海霍光第,六宫张奉营。

陪臣无以报,西望不胜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使者带着皇帝的秘密命令,艰难地跋涉万里行程。
人们的心意还未改变,上天的意图似乎难以明了。
如同当年霍光掌控四方,如今权贵之家如张奉般兴盛。
作为臣子无法回报皇恩,只能向西遥望,心中充满感慨。

注释

使者:指传达皇帝命令的人。
中旨:皇帝的秘密命令或指示。
崎岖:形容道路艰难不平。
万里:极言路途遥远。
人心:指人们的意愿或态度。
革:改变。
天意:上天的旨意或命运。
难明:难以理解或判断。
霍光:西汉权臣,此处比喻有权势的人物。
第:府邸,这里指显赫的家庭。
六宫:古代皇后和妃嫔居住的地方,泛指宫廷。
张奉: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有权势的人物,此处为借代。
陪臣:地位较低的朝臣,对君主而言。
报:回报。
西望:向西看,象征着对朝廷的思念或忠诚。
不胜情:难以抑制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的艰难旅途和内心的忧虑。"衔中旨"表明他肩负着皇帝的重要命令,"崎岖万里行"则形象地展示了他的旅程之长且艰辛。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描绘,也反映出使者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困顿。

接着两句"人心犹未革,天意似难明"透露出使者的困惑和无奈。他感受到社会上人们的思想观念尚未改变,而天命或是皇帝的旨意却又不易洞察,这种矛盾让他感到迷茫。

后两句"四海霍光第,六宫张奉营"描绘了使者所面临的宏大而复杂的政治环境。"陪臣无以报"则表明尽管身为朝廷的近侍,他也无法完全回应皇帝的期待和信任。

最后一句"西望不胜情"是使者对故乡、对亲人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尽眷恋。这里的"西望"可能是指他向西方远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即便是用语言表达,也是无法完全倾诉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使者个人的心理状态,更反映出整个时代的动荡和变革。通过对自然环境、政治氛围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诗人传递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和淮南李司空同转运员外

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徵第一流。

丞相近年萦倚望,重才今日喜遨游。

荣持健笔金黄贵,恨咽离筵管吹秋。

谁继伊皋送行句,梁王诗好郢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禅月大师见赠

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

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咏月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咏史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

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