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吴景年次韵净慈寺主僧頔上人二首(其二)

远公陶陆成千古,谁复相从过虎溪。

西隐老师虽有约,北山俗驾似难齐。

诗来日午双瞳醒,句出天心万象低。

时课家僮修茗供,松风清处坐分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远公陶陆的名声流传千秋万代,还有谁会像他们那样相约走过虎溪。
西隐大师虽然有约定,但北山的简朴生活似乎难以与之匹配。
诗作在正午阳光下使我双目炯炯有神,诗句出自内心深处,仿佛让万物都为之倾倒。
我时常指导家童烹制好茶,然后在松风轻拂的地方静坐品诗、讨论诗题。

注释

远公:指慧远法师,东晋时期的高僧。
陶陆:陶渊明和陆机,两位诗人。
虎溪:地名,传说中慧远与陶渊明、陆机曾在此共游。
西隐老师:可能指某位西隐的高僧。
北山:泛指隐居之地,可能暗指简朴生活。
俗驾:世俗的车马,这里指简朴的生活方式。
日午:正午时分。
双瞳醒:形容眼睛因兴奋而明亮。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修茗供:烹制好茶。
松风清处:松林中的清风之处。
分题:共同讨论诗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题为《代吴景年次韵净慈寺主僧頔上人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远公和陶渊明、陆羽的历史典故开篇,表达了对高人雅士的追慕之情,以及对与僧人过虎溪般清谈雅集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西隐老师虽然有约定,但世俗事务繁多难以如愿前往。然而,诗人仍期待着午后诗兴勃发,与僧人共论诗句,感受到创作时心灵与天地万物共鸣的境界。最后,诗人描绘了在松风清幽之处品茗吟诗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学交流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精神层面的契合。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代吴景年次韵净慈寺主僧頔上人二首(其一)

乌驱兔迫一衰翁,始信浮生总是空。

拈掇琴书终日事,依栖梅竹百年丛。

无官不用忧三黜,安分何劳送五穷。

咫尺上方钟鼓地,从师学佛便须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代京尹吴山云益雪应贺庙堂二首(其二)

非才承乏尹瑶京,何幸亲逢造化成。

凝固地腴丰岁事,均调天气寿民生。

春归休念采薇戍,夜捷已闻垂瓠城。

方信太平元有象,九街箫鼓合欢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代京尹吴山云益雪应贺庙堂二首(其一)

安排寒事做年华,老手薇垣第一家。

神女先驰行雨旆,冯夷随剪舞风花。

万尘并纳真平等,一色横陈绝点瑕。

养乐堂前清赏处,贺班方退紫宸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代前人次韵赵县尉即席诗

旧来曾此摄雷封,勉策驽鞭愧罔功。

自分依莲游绿水,岂期沿檄又秋风。

今来视昔还多事,我亦无他祇一中。

此去未知能淑后,时知石药赖明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