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
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这段诗节选自唐代诗人李珣的《渔父歌三首》中的第三首,属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作品。从这几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和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棹警鸥飞水溅袍”,这里的“棹”指的是船桨,“警”意味着警觉或响声,整句表达了船桨搏水时产生的清脆声音,连带着水花溅到诗人的衣袍上。这个画面展示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
“影侵潭面柳垂绦”,这句话描写的是树木倒映在水中的情形,其中“影侵”意味着树影投射在水面,“潭面”指静谧的水面,“柳垂绦”则形容柳枝随风轻柔地摆动,整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景象。
接下来的“终日醉,绝尘劳”,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远离尘世烦恼的心境。他选择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方式——饮酒,这里的“终日醉”暗示着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和自我放纵。
最后一句,“曾见钱塘八月涛”,则是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目睹的壮观景象——钱塘江在八月份的潮汐。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亲身体验,也强调了自然界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综合来看,这段诗节通过对声音、影像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寄托,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在。
不详
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处,醮坛开。
金磬敲清露,珠幢立翠苔。
步虚声缥缈,想像思徘徊。晓天归去路,指蓬莱。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后庭寂寂日初长,翩翩蝶舞红芳。
绣帘垂地,金鸭无香,谁知春思如狂,忆萧郎。
等闲一去,程遥信断,五岭三湘。
休开鸾镜学宫妆,可能更理笙簧。
倚屏凝睇,泪落成行,手寻裙带鸳鸯,暗思量。
忍孤前约,教人花貌,虚老风光。
金缕翠钿浮动,妆罢小窗圆梦。
日高时,春已老,人来到,满地落花慵埽。
无语倚屏风,泣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