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
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
庭芜凄白露,池色澹金波。
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创作于唐朝。从鉴赏角度来看,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一个清凉的秋夜里,与友人共赋新秋明月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开篇“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两句,诗人以自我与友人的不同状态作为切入点。"吾衰寡情趣"表达了诗人自己年华渐老,对世事已经不那么感兴趣;"君病懒经过"则是说朋友因为身体不适而变得懒惰,不愿意再去经历那些繁杂的人生历程。这样的对比,既展示了两人目前的生活状态,也为后文的月夜描写和情感流露埋下了伏笔。
接着,“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两句,把视线转移到了西楼之上,那里有着新秋的明月。"其奈"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而"新秋明月何"则是对这明月的一种询问或感叹,似乎是在寻找一种超越现实苦恼的美好。
中间部分“庭芜凄白露,池色澹金波”四字,描绘了一个清凉而宁静的夜晚景象。"庭芜凄白露"写出了庭院中因秋夜的凉意而凝结成露水的氛围;"池色澹金波"则形容了池水在月光下闪烁着温和的金色光泽,给人以平静之感。
最后,“况是初长夜,东城砧杵多”两句,将时间背景转到了初秋的长夜,并且提到东城中传来了砧杵的声音。"初长夜"强调了夜晚的漫长和深沉;"东城砧杵多"则是说在这个夜晚里,东城方向回荡着许多织布机的砧杵声,这不仅增加了夜晚的生动感,也让人联想到生活的繁忙与世事的纷扰。
整首诗通过对比、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既有美好意境又带哀愁的情怀。诗人在月下与友人的思念中寻找慰藉,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焰细灯将尽,声遥漏正长。
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
菊悴篱经雨,萍销水得霜。
今冬煖寒酒,先拟共君尝。
岁阴生计两蹉跎,相顾悠悠醉且歌。
厨冷难留乌止屋,门闲可与雀张罗。
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
日望挥金贺新命,俸钱依旧又如何。
碧簟绛纱帐,夜凉风景清。
病闻和药气,渴听碾茶声。
露竹偷灯影,烟松护月明。
何言千里隔,秋思一时生。
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
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
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
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