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偶成(其一)

赤子谁能捋虎须,溪山好处飏轻裾。

头颅久觉非侯相,颜面从教与世疏。

一榻清风尘士外,半轩黄菊雪霜馀。

明经自为儿孙计,敢与鸿儒论石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斋居偶成(其一)》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段成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居时的心境与思考。

首联“赤子谁能捋虎须,溪山好处飏轻裾”,以“捋虎须”比喻行事大胆或冒犯权威,而“溪山好处”则暗示了诗人避世隐居的环境之美。这里,诗人以赤子之态,表达了对世俗权势的不屑,同时享受着自然山水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颔联“头颅久觉非侯相,颜面从教与世疏”,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世俗交往的疏离。他觉得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并不适合高官显爵的生活,宁愿选择与世隔绝,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颈联“一榻清风尘士外,半轩黄菊雪霜馀”,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画面。在清风拂面的榻上,诗人仿佛超脱于尘世之外;而半轩中,黄菊与雪霜并存,象征着诗人虽处简陋,却能保持高洁的品格与坚韧的精神。

尾联“明经自为儿孙计,敢与鸿儒论石渠”,表明了诗人不仅关注自身的生活与精神追求,还考虑到了子孙后代的教育与成长。他不愿与那些深谙政事、出入宫廷的鸿儒争辩,可能是因为对政治的淡漠或是对知识的纯粹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段成己在金末元初动荡时期,选择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个人品德的坚守。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60)

段成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段克己弟。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生卒年:1230

相关古诗词

斋居偶成(其二)

湛如古井冷无波,钝若吴钩涩未磨。

半纸功名蜗左角,百年身世蚁南柯。

天翻地覆亲曾见,莫四朝三多几何。

万事转头供一笑,向来事业尽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用韵答封张二子(其一)

有斤谁斲鼻端泥,借榻聊从地主栖。

万事成亏均野马,半生痴黠等醯鸡。

文章自笑非时样,道德空期与古齐。

老懒正疑閒处著,高名无用不如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用韵答封张二子(其三)

草鞋不踏禁街泥,一把黄茅足稳栖。

赋性可怜如野鹿,惊心未免听朝鸡。

是非毕竟何时定,出处从来自不齐。

坐断寒更吟未了,炉灰雪积火潜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再用前韵

劳生扰扰燕分泥,常逐东风到处栖。

止渴望浆那及酒,供炊无米敢言鸡。

仙人堕泪空辞汉,处士为书已赞齐。

陋巷自无车马到,衡门从此不嫌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