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佘五娘的《秋月》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月色之美。开篇“银蟾初上海天晴,一色玻璃万里明”两句,以“银蟾”比喻月亮,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刚升起时,天空一片澄净,月光如清澈的玻璃般洒满大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氛围。
接着,“绛阙夜凉来凤翥,瑶台风细听鸾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静谧与神秘。这里运用了神话中的“绛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和“凤翥”(凤凰飞翔),以及“瑶台”(传说中的仙境)和“鸾笙”(鸾鸟所吹奏的乐器),将人间与仙境相联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之中。
“兔从玉界光中现,人向虹桥影里行”两句,继续深化这一意境。月光下,玉兔从光洁的玉界中显现,人们在彩虹般的影子里行走,这种景象既浪漫又富有诗意,展现了月夜的独特魅力。
最后,“坐久露华清入骨,恍疑今夜在蓬瀛”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感受。露水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新,仿佛连骨髓都浸润其中,让人产生了一种身临仙境的感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秋月之夜的美丽与神秘,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