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夜晚被雨声惊醒后的感慨和回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深夜被突如其来的江雨唤醒后,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的情景。
“幽人睡正熟,不知江雨来。”开篇就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突然的氛围,诗人在沉睡之中,被夜幕笼罩,未曾预料到江上即将倾盆大雨的到来。
“惊风飒然起,声若山岳摧。”雨来的突然和猛烈,使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一变,从安稳的睡眠中被惊醒,仿佛听到了山岳崩溃的声音,显示出雨声之大,震撼之力。
“起坐不复寐,万感集老怀。”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无法再入睡眠,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数的思绪和感慨,这些情感积累于心底,就如同岁月在他的身上刻下痕迹。
“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诗人的心灵开始飘向过去,那个十四五岁读书的时光,他坐在松树下专注地研习经典,夜晚的寒冷和孤独,都未能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诗人回忆起那段岁月,那种在深夜里独自一人朗读书籍的情景,是那么地寂静而又难以理解,只有自己最为知己。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在这样的一个冷清的夜晚,即便是细小如蚊的叫声,也显得格外凄凉,而远处山中似乎还有着鬼神的低吟,让人感到一种超自然的悲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的豪情依旧未减,他的心中那股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壮志,就如同这无尽的夜雨,不曾有过半点衰退。
“即今踰知命,已先十年衰。”然而,当诗人回望自己的人生轨迹时,却发现已经不知不觉中过了十余年光阴,壮志未酬,但岁月却在无声中流逝。
“不知后此者,壮心肯更回。”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心中充满了疑惑,不知自己那颗曾经的壮心是否还能再次燃起,而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旧学日疏芜,书册久尘埃。”他所追求的知识与学问,如今也已被岁月所掩埋,书籍上的字迹被厚厚的尘土所覆盖,显得有些荒废和遗忘。
“圣处与天似,而我老相催。”诗人在这样的夜晚感叹自己与那些伟大的理想或知识之间的距离似乎与日俱增,而自己的年华却在不断地逼近暮年,被时光所不留情面。
“坐念慨未已,东窗晨光开。”诗人坐在那里沉思,心中的感慨还未来得及释放,就听见了窗外传来了曦光初照的消息,这夜晚终于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