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东渚放歌三首(其三)

天公要饱诗人眼,生愁秋山太枯淡。

旋裁蜀锦展吴霞,低低抹在秋山半。

须臾红锦作翠纱,机头织出暮归鸦。

暮鸦翠纱忽不见,只见澄江净如练。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自然为了满足诗人的视野,故意让秋天的山色显得过于单调。
迅速地裁剪出蜀地的锦缎,铺展如同吴地的云霞,轻轻覆盖在半山腰上。
片刻间,红色的锦缎化作了绿色的薄纱,纺织机上织出了傍晚归巢的乌鸦。
傍晚的乌鸦消失在翠绿的薄纱中,只剩下澄清的江水像白练一般明亮。

注释

天公:指大自然。
饱诗人眼:满足诗人的视觉需求。
秋山太枯淡:秋天的山色过于清淡。
旋裁蜀锦:迅速裁剪蜀地的锦缎。
吴霞:比喻吴地的云彩。
机头织出暮归鸦:纺织机上织出傍晚归巢的乌鸦图案。
澄江净如练:清澈的江水犹如洁白的丝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夜宿东渚重展藏书》。诗中通过对秋山枯淡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织锦过程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首句“天公要饱诗人眼”暗示着诗人渴望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而“生愁秋山太枯淡”则展现出诗人面对秋山时的心境,似乎有些忧虑和悲凉。这里的“枯淡”形容了秋天山色的单调与荒凉。

次句“旋裁蜀锦展吴霞,低低抹在秋山半”中,“旋裁”意指精心裁剪,“蜀锦”则是著名的丝织品,以其华丽著称。诗人将这种美丽的织物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似乎是在用人类的智慧和技艺来装饰大自然,使之变得更加生动。

“须臾红锦作翠纱,机头织出暮归鸦”一句,更进一步描绘了织造过程中色彩的变化,从红到翠绿,再现织物的精美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同时,“暮归鸦”也增添了一丝秋意和时间感。

最后两句“暮鸦翠纱忽不见,只见澄江净如练”,则是诗人观察到的自然景象变化,由于某种原因,那些精美的织物与色彩仿佛消失了,只剩下清澈如同白练一般的江水。这可能隐喻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经历了一番装饰和想象之后,又回归到了对自然本真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心灵旅程和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夜宿东渚放歌三首(其二)

看山须看山表里,不然看山还误事。

平时只爱万峰青,落日惟存数尖紫。

浙江船上多少人,往来看山谁识真。

丁宁舟人莫浪语,却恐儿辈不肯去。

形式: 古风

夜宿东渚放歌三首(其一)

前山欺我船兀兀,结约江妃行小谲。

乘我船摇忽远逃,见我船定还孤出。

老夫敢与山争强,受侮不可更禁当。

醉立船头看到夕,不知山于何许藏。

形式: 古风

夜宿杨溪晓起见雪

茅檐无声风不起,误喜夜来雨应止。

开门送眼忽心惊,失却前山万堆翠。

江南只说浙西山,更令著雪与人看。

诸峰尽处一峰出,凛然玉立最高寒。

溪声细伴吟声苦,客心冷趁波心去。

掉头得句恐天嗔,且唤征夫问前路。

形式: 古风

夜宿房溪饮野人张珦家桂叶鹿蹄酒其法以桂叶为饼以鹿蹄煮酒酿以八月过是则味减云

桂叶揉青作曲投,鹿蹄煮醁趁凉篘。

落杯莹滑冰中水,过口森严菊底秋。

玉友黄封犹退舍,齑汤蜜汁更输筹。

野人未许传醅法,剩买双瓶过别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