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其一)读洪昉思纪行诸诗

年少襟怀旷。似茫茫、置身天际,裂云高唱。

马上千行奚囊句,写尽长途行况。

应胜却、梦游神往。

易水秋风千年冷,绕燕台、夜夜哀笳响。

望诸墓,果无恙。淋漓激楚人争赏。

羡毫端、长江巨飓,大河奔浪。

醉按玉龙悲歌罢,霹雳一声纸上。

方信是、搏狮缚象。

多少风尘长安客,怎洪生、独自牢骚状。

应费我,百日想。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词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对洪昉思纪行诗的赞赏与共鸣。开篇“年少襟怀旷”四字,赞美洪昉思年轻时胸怀壮志,如同置身于广阔的天空,歌声直冲云霄。接着通过“马上千行奚囊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豪情和创作的丰富内容,暗示其诗歌具有深远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

“易水秋风千年冷,绕燕台、夜夜哀笳响”借易水边的凄凉秋风和燕台夜晚的哀笳声,渲染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表达了对洪昉思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感慨的认同。词人感叹“望诸墓,果无恙”,既是对逝去英雄的缅怀,也是对洪昉思诗作生命力的肯定。

“淋漓激楚人争赏”进一步赞扬洪昉思的诗才,他的作品情感激昂,引人共鸣。接下来的“羡毫端、长江巨飓,大河奔浪”运用比喻,赞美洪昉思的文笔犹如长江巨浪、黄河奔腾,气势磅礴。词人醉酒后挥毫,感叹洪昉思的诗歌力量足以震慑狮象,表达对其才华的深深敬佩。

结尾“多少风尘长安客,怎洪生、独自牢骚状”流露出词人对洪昉思在繁华背后孤独创作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洪昉思诗作的深深思念,甚至说“应费我,百日想”,表明其对洪昉思诗的痴迷和欣赏之情。整体上,这首词以豪放的词风,展现了词人对洪昉思诗歌的高度评价和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216)

俞士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其二)九日途中忆兄璈伯

系马河桥驿。看隋堤、夜来霜重,顿凋柳色。

故国重阳风雨际,已是千愁堆积。

又何况、他乡他席。

手种黄花开也未,拂征尘、破帽频欹侧。

抬望眼,水云隔。吴山兄弟登高日。

想风前、茱萸遍插。也应愁戚。

冷落园林谁送酒,伴着二人岑寂。

更遥忆、长途劳客。

木落猿啼天欲暮,料思君、思我同沾臆。

沙上雁,又嘹呖。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三)过淮阴侯钓鱼台兼谒漂母祠

秋客多萧索。看船头、西风淅沥,暮云寥廓。

落日危亭荒草岸,一叶小舟初泊。

倚双桨、清尊孤酌。

欲酹王孙何处问,但汤汤、淮水流如昨。

碑上字,半斑驳。无聊日把渔竿握。

又谁知、渡罂背水,恁多挥霍。

千古封侯人不少,大半风尘流落。

叹今世、人情更恶。

若肯相逢哀一饭,便万金为报犹惭薄。

吾与母,预相约。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四)送佟梅岑归金陵

风雅今谁好。羡翩翩、才华俊逸,如君绝少。

立志欲寻千古业,赢得一时倾倒。

浑笑杀、轻肥年少。

懒向凤池鸣玉佩,且暂来、湖上閒登眺。

招我辈,共长啸。无端便尔催归棹。

立长亭、江风吹面,斜阳低照。

花满昼船诗满袖,玉盏红醪香绕。

更不羡、遨游瀛岛。

此日唱酬俱少壮,便别离、何必增烦恼。

相忆处,听啼鸟。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东风齐著力.秋杪谒周公庙

市酒难醺,客衣长薄,天气初寒。

閒寻鲁甸,城郭已荒残。

满眼离离禾黍,听不尽、暮鸟秋蝉。

荒原外,灵光古殿,历几千年。木主几沦湮。

问公孙、赤舄治绩谁传。萧条钟鼓,松桧袅寒烟。

费尽当年制作,谁堪睹、囗囗衣冠。

伤情也,临风勒马,泪溅雕鞍。

形式: 词牌: 东风齐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