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题阙》中的第五十一首。诗中通过列举几位历史人物,如伯仁、惟能日洪、深源、处仲和灵宝,来探讨名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首句“伯仁负高名,惟能日洪醉”,以伯仁和惟能日洪为例,说明了那些拥有崇高名声的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放纵自我,如同醉酒般忘却责任与义务。接着,“深源负高名,老大不晓事”则指出即使到了老年,仍有人因名声而忽视了实际的责任与智慧。
“不用人若失,用之反成累”这一句,表达了对那些看似无用之人,实际上却能避免成为负担的观点。这可能暗含着对社会上某些看似不重要角色的肯定,以及对过分依赖名声与地位所导致的潜在问题的反思。
“俯仰宇宙间,名虚复何冀”则进一步强调了在广阔的世界中,名声的虚幻本质,以及追求名声所带来的无尽期望与失望。最后,“处仲与灵宝,犹能乱人世”总结道,即便是处仲和灵宝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行为也足以扰乱世间,暗示了名望与权力的复杂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深刻地探讨了名望、责任、实际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