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剥皮刺血诚何苦,欲写灵山九会文。
十指沥乾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楚云上人的宗教虔诚与献身精神。开篇"剥皮刺血诚何苦,欲写灵山九会文"两句,表达了楚云上人为了传承佛法,不惜牺牲自己的肉体,以鲜血书写《法华经》的情景,其中“剥皮”、“刺血”形象强烈,展示了他对信仰的极端虔诚和坚定。"灵山九会文"指的是佛祖在灵鹤峰上为弟子说法的故事,这里借用来表达对佛法的尊崇与传承之意。
接着“十指沥乾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楚云上人的这种决心和付出。"十指沥乾"形容他书写经文时鲜血浸透纸张,"终七轴"则表示他坚持到底,即使生命耗尽也未曾中断。而“后来求法更无君”一句,更深化了主题,意味着在楚云上人之后,再无人能达到这样的宗教成就和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楚云上人的描写,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的极端虔诚与对道法的不渝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这种精神境界的赞美与尊敬。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日东来向日西游,一钵闲寻遍九州。
却忆鸡林本师寺,欲归还待海风秋。
君到香山寺,探幽莫损神。
且寻风雅主,细看乐天真。
潇湘浦暖全迷鹤,逻逤川寒只有雕。
谁向孤舟忆兄弟,坐看连雁度横桥。
三面僧邻一面墙,更无风路可吹凉。
他年舍此归何处,青壁红霞裹石房。